“十二五”以来,我市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大大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市不少特色村庄都成了旅游景点,农家乐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兴产业。
“十二五”以来,我市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2月10日,在柘城县牛城乡韩庄村,记者到了74岁的穆秀荣家。穆秀荣的孩子都已成家,如今他和老伴韩国卿住的还是五间老屋,但是屋里屋外整洁有序。他们家门口就是一个小广场,见到记者,一个正在跳舞的年轻媳妇随口唱了上面这一段顺口溜,大家听了都笑着直伸大拇指。
穆秀荣不但自己爱干净,而且把这个好习惯传给了两个儿媳,两个儿媳又把这个好习惯传给了周围年龄大小差不多的年轻媳妇们,这样,你传我,我传你,在韩庄村,大家都把维持家庭干净、村容整洁作为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
前不久,副省长王铁到我市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时,曾到穆秀荣家,王铁说,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是真实的美丽乡村,才是接地气的美丽乡村。
睢阳区宋城办事处大吴庄村的吴显民是“十二五”以来该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吴显民说,大吴庄村以前路不通、灯不明,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垃圾。经过几年建设,如今村内道路宽又平,路灯放光明,花草满地,坑塘水清。
韩庄、大吴庄只是我市“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标准,对村庄里、集镇上、道路旁堆积的垃圾进行拉网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对有条件的村庄进行重点提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档次,使“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农村处处“倍儿美”。今年,我市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有3个村庄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39个村镇被纳入全省美丽乡村试点。
处处体现生态美
“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凡是到过夏邑县太平镇的人都会做出如此评价。太平镇全域规划,绿化同步,以徽派建筑为核心,并与夏邑“长寿之乡、孔子故里”的历史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建筑风格独特,突出了乡村风貌。
太平镇之美,给人留存最深刻记忆的不仅有徽派建筑,还有生态美。如今,位于太平镇的永震园林公司的花木基地仍然有多类造型各异的花木傲立在寒冬。永震园林公司是当前豫东面积最大、树种最多、质量最优的彩叶树、园林苗木花卉示范基地。该公司董事长葛世界说:“一年四季都有人来这里游玩,特别是今年,都有安徽、山东等地的游客来这里玩。逢天气好的时候,有不少人从市里、县城里来这里拍婚纱照。”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美丽乡村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我市美丽乡村建设顺时应势而兴,村貌之变、文化传承、理念更新,这些交错纷呈的密集转变,以最直观的方式重新界定出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见证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拔节生长的缤纷过程。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我市按照“市里统筹协调、县里组织领导、乡镇实施主体”的工作机制,突出规划引领。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以产业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性质决定新村的位置、规模和形态,分类推进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综合考虑村庄人口、行政区划、服务半径、产业发展等因素,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城乡接合部、乡镇工作片区和特色村庄等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
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省有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精神和群众的期盼,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并据此分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风惠民、公共服务延伸、产业增收富民”等行动,逐步实现全市广大农村风格美、生态美、精神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按照阶段性工作任务,2013年以来,全市农村重点开展了环境集中整治活动,3851个行政村完成“三无一规范”集中清理整治任务的有320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5%。所有国道、省道、县道按照“一眼净”标准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100多万立方米,清除堆积杂物21万余处,设立垃圾中转站200多个,村庄绿化21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5万多盏。
个个村庄有特色
说起民权县王公庄村的画虎,那是“虎威远扬”。农民家家户户画虎,一门手艺壮大一个村,家家赚得盆满钵盈。
讲起梁园区双八镇的草莓,用远近闻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双八镇的草莓种得好,种出了规模,种出了名气,也种出了亩均纯利2万多元的好效益。草莓成为双八镇几乎所有村的标志性特色产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唯有特色,才会成为叫得响的品牌,成为在竞争中能够胜出的“法宝”。向特色转型,走在特色之路上,美丽乡村就会产出源源不断的“美丽效益”。
建设美丽乡村,致富产业如何定位是个难点。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或者独特人文历史,发展有个性的特色产业,成为美丽乡村华丽转型的必然。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一村一品”行动,根据各个村不同资源禀赋,建设“一村一品”,推动实现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形成一批叫得响的乡村优势品牌。
作为乡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农家乐,也同样需要向特色转型。宁陵县石桥镇辖23个行政村,酥梨是主导产业。这里生态林茂密,果林遍布,其中梨树成方连片,村里庄外,房前屋后,路旁沟岸种的都有,已有“一河七路”八条酥梨开发带,全国罕见,形成了景色独特的天然大花园。借助这个优势,位于万亩梨园中心区的刘花桥村打出了“农家乐”品牌,赏梨花,摘梨子,吃农家菜,赏农村景,别具特色。“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景致”,美丽乡村不断转型升级。
依托水系做强生态旅游是我市走出的有针对性的一步棋。我市有效利用黄河故道沿线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长廊。
每一个特色村庄都是旅游景点,每一个景点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打造整洁有序的环境。为此,我市全面统筹,突出打造连霍、商周等高速公路以及铁路、国道、省道、县道沿线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带,在城市周边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睢阳区、梁园区打造“美丽商丘·整洁村镇”示范圈,并要求各县(区)围绕交通沿线着力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点,组合构建“美丽商丘·整洁村镇”示范区。
人人都是主人翁
以前,在睢阳区宋城办事处蔡庄村,村里坑塘长期被村民倾倒垃圾、乱排污水,造成漂浮物成堆,臭气冲天,在坑边居住的群众怨声不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该村男女老少齐动员,不但搬走了积存多年的“垃圾山”,还自觉清除路边杂草、自挖门前排水沟,围绕坑塘建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如今,塘内养鱼,坑外绿化,着力打造一塘一景,改善了生态小环境。最近该村打算征用村内废弃土地20亩左右作为村民废水排放点,待沉淀过滤后排到坑塘或河道,形成真正的“生态循环”。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需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招,更容易出实效。”市委农办副主任闫海国说,“我市作为传统农区,每年夏收、秋收时都产生堆积如山的秸秆,再加上养殖产生的垃圾,这是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主因。如果仅靠政府,根本没法管理。所以,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功的关键。”
家家扫好家家地,村村干好村村事。基于这个现实考虑,我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广泛开展“双评双创”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卫生户”“科技示范户”“星级文明户”“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多项工作。如夏邑县制定各村门前“三包”责任制;民权县推行农户门前“六包”责任制,即在包净化、包绿化、包秩序“三包”之外,又增加了包美化、包亮化、包设施。
夏邑县充分发挥乡贤引领作用,采取“请回来、找出来、用起来”的方法,给环境、给平台、给荣誉,让乡贤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歧河乡后随楼村村支部书记徐德好带头出资210余万元,为本村盖门楼、修道路;歧河乡随沟涯村村支部书记随庆敏捐款10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在这样一批人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争当美丽家乡建设者的浓厚氛围。
睢阳区在全区开展了以讲品德、讲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三诚四德”教育,通过教育,村民在文明素质提升的同时带动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与此同时,该区还在中小学校加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教育,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从小培养文明卫生习惯。目前,在环境卫生整治上,全区已经由“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我要干”,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
农村环境美,贵在维护与保持。为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我市探索建立财政投入、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为主,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社会资本投入为辅的资金投入机制。2014年底争取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奖补资金1790万元,主要用于保洁队伍工资发放等。市、县(区)两级财政分别每年列支2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还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实施财政投入与商户、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等办法,保障保洁员工资和保洁设备投入,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持续的“美丽事业”做,这是我市美丽乡村的长久之策。不大嗡大轰,不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制宜,既深耕于乡野,也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这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精神所在。
老百姓眼中的“五年规划”
■链接·心声
人物:睢阳区宋城办事处主任张安森
心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积极做好“丰绿、增水、升基、强文”四大工程。一是重点抓“丰绿”。重点在村头路边、沟沿水旁、房前屋后种植花果树木,将街角变成景观,鼓励农民开展庭院绿化。二是重点抓“增水”。对各村坑塘进行综合整治,打捞漂浮物,清理污水源,在坑内养鱼,把坑边绿化,打造一坑一景、一村一景,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三是重点抓“升基”。加大各村文化体育广场建设,配套完善文体设施,夯实群众活动基础,提高村庄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四是重点抓“强文”。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为群众营造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提高群众创建、爱护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人物:柘城县牛城乡韩庄村村民韩国卿
心声:俺村以前脏乱差,几个坑塘内的污水一到夏天就臭不可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里硬化了道路,建成一座古色古香的群众休闲文化广场,还栽植垂柳、核桃、万年青等花木300多棵,那真是旧貌变新颜。俺村还开挖和整治5个废旧坑塘,新建300多个地下排污管道污水沉淀池,在坑塘内栽藕养鱼,污水得以循环利用。
人物:睢阳区宋城办事处蔡庄村村民李世亮
心声:俺村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特别是春夏,哪看哪好看,真是一个美!为繁荣农民文化生活,俺村还在文化站的组织下组建了唢呐队、广场舞队、秧歌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活动,俺在家门口就能听戏、下棋、扭秧歌,天天都有开心事。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人过上了城市生活,这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人物:宁陵县石桥镇刘花桥村村民吕和平
心声:俺种了18亩梨树,一年进账也就20多万元吧,俺在村里算是中上等水平。俺村家家户户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仅今年春节前后,俺村就新添置小轿车30多辆。俺这里果树多、环境好,好多城里人说俺这里是天然氧吧,每到节假日还会到我们这儿洽谈生意、旅游。而且我们这离县城很近,也有城里人在我们这里买房。(来源于商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