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里,已有百年历史的脚踏旋床仍然陪伴着曲文彪老人。旋床的许多地方已被磨得非常光滑,不时发出“吱吱呀呀”旋木头的声音。
今年82岁的曲文彪老人,精神矍铄,技术精湛,他对旋木玩具有着很深的感情和质朴的热爱。
对每一个木制玩具配件,曲文彪老人都要旋转细刻,精雕细琢。
曲文彪老人向村民展示利用新工艺制作的关公刀。
66岁的路从先和老伴各司其职,在制作玩具过程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66岁的路从先为花枪染晒红缨。
63岁的闫仁忠在阳光下组装关公刀。
说起商丘市睢阳区阎集镇曲庄村的名气,首推其享誉周边的“旋木玩具村”。旋木玩具,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旋出来的玩具”,如花篮、哗啦棒槌、花枪、花刀等玩具,俗称“花货”。该村生产的旋木玩具精巧别致、图案新颖、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
曲庄村旋木玩具相传源于清朝末年,按此算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曲庄旋木玩具进入生产高峰时期,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辐射周围好几个村庄。这里的旋木玩具在周边正月古庙会上极度盛行,深受大人、孩子们的喜爱。目前,曲庄村传统的旋木玩具共有10多款,有哗啦棒槌、宝剑、花篮、花枪、花刀、关公刀等款式。
近日,记者来到曲庄村,寻找还在制作旋木玩具的手艺人。
在村民的引导下,走进一处院落,老屋内传来“吱吱呀呀”旋木头的声音。往屋里一看,今年82岁的曲文彪老人正用脚踏旋床制作旋木玩具。“老人身体不错,闲不住,一有空就会做旋木玩具。他是俺庄上干这行年龄最大的人了。”家人告诉记者。只见老人在脚踏旋床上熟练地制作着旋木玩具,旋床的许多地方已被磨得非常光滑。据说,仅这脚踏旋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在曲文彪的记忆中,为了养家糊口,父辈们和其他邻居一样都是做旋木玩具撑过了艰苦的日子。
在老人家一楼客厅里的桌子上,放着几只毛笔和几瓶颜料。老人说:“这些颜料是为玩具上色用的。别看这些玩具不大,制作起来可不少费工夫。”就拿制作花篮来说,需要将一块木头挖空,装进石子或玉米之类的东西后把口封住,旋制成圆形,最后进行彩绘。从外观看,花篮表面纹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用来封口的木块。
今年74岁的闫仁春说道:“从他记事起,就是家家户户都做这种玩具。小时候谁要是有这样的玩具,别的孩子都非常的羡慕,现在看见这些玩具,也是感到特别的亲切。”这些拙朴的旋木玩具,在时间的流逝中,承载了一辈又一辈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在另一家,为花篮描色的路从先讲述说:“其实,制作旋木玩具不是什么尖端的高难技术,它只是一个小玩意儿,一学就会。用废弃的杨、柳木块为原料,在旋床上旋出各部分形状以后,进行组装,然后根据需要上四五遍颜色即可,男女老幼都能动手制作。”
即便如此,目前旋木玩具技术已经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了。昔日那“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的景象,真的会悄然逝去吗……(傅清——商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