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文明单位在行动-k8凯发

    
k8凯发 区县动态 乡村振兴 出彩河南 文明村镇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商丘好人榜 文明资料
聚焦 图片新闻 主题活动 文明讲堂 未成年人 志愿通知 我们的节日 文明百科
/>
虞城:让文化由“最后一里”变成“最后一米”
责任编辑:  来源:商丘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8-02-28

  “以前,看大戏得跑到城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著名演员表演。”日前,大杨集镇杨集村村民陈从法高兴地说。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虞城县更加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用文艺的方式把党的扶贫政策讲到老百姓心坎里,激发广大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同时,积极想法子、出点子,让文化由“最后一里”变成“最后一米”,让文化的“活水”源源不断流进百姓心田。

  a “俺村头就有戏台子”

  “俺村头就有戏台子。你听听,省里来的名家唱的就是不一样,那新词都唱到咱农民心窝里了。”谷熟镇李苟庄村民张久福一边欣赏台上演出一边夸赞。

  去年,该县加强村级文化硬件建设,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81个,在建和准备建设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65个,国家投资建设的“百县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村25个。为25个示范村配置了价值2万元的应急广播器材、文化器材,3.5万元的体育器材。为70个贫困村各配置了价值2万元的音响、乐器及办公设备。为县城10个社区各配备了价值5万元的办公家具及文化娱乐设备。建成村级信息工程服务网点123个。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心挑选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三区”人才分派到各乡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指导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文化服务工作。

  在最繁荣的人民路中段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虞城县文化馆;在木兰文化公园宣传文化中心一至三楼建成1000平方米的县图书馆。全县25个乡镇全部建有省标综合文化站,均配备了7万元至10万元的室内设备,于2010年实现免费开放。

  b “书记给俺送春联”

  “朱书记不光来俺家看俺,还送来了中堂和春联。”稍岗镇童小楼村童黄英激动地说。

  今年春节期间,该县领导牵挂基层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成为春节期间暖心的风景。许多单位不光把油、米、面送到群众手中,还组织送春联、送中堂、送幸福照等送“文化年货”活动,把文化直接送到困难群众、乡贤孝子、道德模范等村民手中,传播新时代乡风文明。送春联是该县打造党在农村思想文化领域建设的高地,推进文化艺术进乡村助力脱贫的一部分。

  去年,该县“送戏进村”364场,实施每年聘请100名文化辅导员、培训1000名文艺骨干、带动1万名文艺人才队伍的“百千万”文化人才培训工程。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13期,培训文艺人才1000多人,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民间曲艺大赛等活动,惠及群众16万人次。在城关镇、城郊乡启动“教你一招”,成立“老年艺术团”“青年艺术团”等。举办4期基层专项文化人才队伍培训班,培养480多名农村文化人才,打造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68个,志愿者2650多人。各乡镇相继成立农民戏迷协会、农民唢呐协会等30多个群众文体组织,文化服务志愿者近3000人。利用25个文化站、601个农家书屋及文化大院,把舞台搭在基层,组织县民间艺术团分赴601个行政村开展文化下乡1000余场。

  “还是国家级演员唱的好,以前这样的好节目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田庙乡石庄村村民王爱云掩饰不住激动。

  c “文化为俺贫困户添了精神劲儿”

  “俺不等不靠,全凭杂技摘了穷帽,文化为俺贫困户添了精神劲儿。”在乔集乡刘楼村脱贫励志颁奖大会上,“脱贫带富能人”刘世田高兴地说。

  刘世田从小习练杂技。2013年,妻子患心脏综合征,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亲戚朋友很多债。2015年,在驻村工作队的介绍下,他加入一家婚庆礼仪公司,凭着杂技功底随公司演出,后来发动村里会杂技的34户贫困户89人组成杂技队。去年年底,这支杂技队整队脱贫。

  刘楼村是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乔集乡出了名的杂技村,在1400余名村民中,有800多人会杂技。多年来,村民们凭借精湛的技艺走南闯北谋生活,丰富他人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虞城县民俗文化厚重,丰富多彩。民间戏剧、曲艺、杂技、剪纸等,是虞城文化资源中的精华。花鼓戏、鼓琴曲、扬琴、河南坠子、大鼓、柳琴、四平调等构成了虞城民间文化主流。目前,获各级人民政府批准非遗项目122个。木兰剪纸创作者贾艳梅创作的《美在商丘》《幽径》等作品被很多单位和个人当礼品收藏,《桃花扇》被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席皮埃尔收藏。2015年上合会议期间,她被外交部指定为六国总理设计制作剪纸肖像。现在又成立了剪纸艺术馆和公益性剪纸培训班,以公司 农户形式,把木兰文化做强做大。

  该县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传承人,推动虞城文化产业发展。仅去年上半年就申报市级文化产业基地3个:千层底手工布鞋、汤都红粘谷酒、雷火神针。组织14位传统戏曲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传统戏曲非遗专项培训;筹划了县非遗展示馆——民间多层剪纸艺术馆;建成县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省豫东调唐派艺术研究院。

  去年,乔集乡、张集镇相继成功举办“苹果文化节”,除文艺演出外,还评选出苹果状元,鼓励更多果农聚力脱贫,向“产业兴旺”发力。还举办了店集山药文化节、沙集芍药文化节、田庙生态湿地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促生态,以生态促旅游,为乡村振兴吹响了号角。

  d “俺文化人在乡村振兴中派上大用场”

  “没想到,俺一大把年纪了,因为有文化,又派上大用场了。”利民镇蔡庄村表先大会上,道德模范王保才高兴地说。

  王保才今年74岁,是名老共产党员,老人开朗活泼,识文断字,有些政策村民理解不了的都找他,他也乐于相助,从而赢得大家一致赞誉,又推荐他为镇“乡贤”。

  2月20日,暖阳高照,锣鼓喧天。乔集乡宁阳新苑文化广场上花木兰盘鼓、车马旱船、杂技、柳琴戏等精彩文艺演出吸引了十里八村的村民。乔集乡从全乡评选出200余名“和睦家庭”、60名“道德模范”身披绶带上台领奖。

  去年,该县为弘扬乡贤和孝道文化,发挥当代乡贤孝子在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树立良好家风村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了虞城县首届“百名乡贤”“百名孝子”评选活动。全县干群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各乡镇通过宣传发动、推荐评选、公示审核等,评选出了一大批当地“乡贤”“孝子”,并对以王根柱为代表的县级“百名乡贤”和以徐元祥为代表的“百名孝子”进行了表彰,为弘扬文明乡风注入了新动力。

  “花木兰志愿者协会”2013年4月成立,由来自不同行业的女性组成,目前已自筹经费组织公益活动228次,内容涉及爱心助学、济贫救孤、尊老爱老、文艺下乡、义务劳动、环境治理、消防知识进乡村等,受到《商丘日报》等十几家媒体高度关注。

  春节期间,该县“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文化活动在两河口公园启动,随后,各乡镇陆续展开,已举办活动40多场次,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参加,受益群众10万多人。同时展开的,还有虞城县模范人物颁奖暨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对2017年度“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10名道德模范、10名虞城好人、3个虞城好人集体、18名虞城身边好人以及百名乡贤孝子代表进行了表彰。各乡镇、贫困村纷纷组织形式不一的“乡贤孝子、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或“村晚”,为当地群众送上别开生面的新年“文化大餐”。

  进入新时代,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脑袋也要逐步富起来。虞城县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马上办抓落实,正以加强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以文化城”壮美诗篇。(商丘网)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明简报
中国文明网联盟
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文明商丘 承办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