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俺村的这帮娃娃们演的节目这么好,他们可是俺村里的‘村宝’啊。”11月16日,在虞城县站集镇葛尧村,村民葛胜利高兴地说。
葛尧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省文化馆、河南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寻找村宝——河南省首届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正在激情上演。台上,一些公益人士和当地“村宝”正在充满激情地演出,台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喜笑颜开,观看着台上的节目。
据悉,自今年8月份起,虞城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大了对“寻找村宝”公益活动的引导、扶持力度,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活动专项领导小组。其中,县文化馆负责全县“寻找村宝”公益活动的统筹安排,乡镇文化站负责“寻找村宝”公益活动的赛宝阶段,村“两委”班子加大宣传力度,具体实施“识宝”阶段工作,为“寻找村宝”公益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县政府将全县各文化志愿者团队、三区文化支持人才、书画志愿者服务队等文艺骨干聚集起来,组成25个艺术支援小组分赴25个乡镇帮助“寻找村宝”公益活动的策划编排,挖掘特色文化,确保节目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映新时代农村风貌及农民风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现在,周边村的村民都来俺村看杂技,杂技表演可是俺村多少年的宝贝了。”在乔集乡刘楼村,村民刘世兴高兴地说。
乔集乡刘楼村多年前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杂技村”,后因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使得杂技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寻找村宝”公益活动开展以来,许多杂技专业人才被当作“村宝”不断发掘出来。同时,当地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吸引了大批务工人员返乡。截至目前,刘楼村有近70%的人从事杂技或与其相关的产业:建设杂技表演大舞台、成立25个杂技团体。该村已连续举办四届杂技艺术节,该村现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只有把文化‘种’进村,才能有更多的‘村宝’‘长’出来。”该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负责人葛战峰对记者说。
近来,该县不断探索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途径,努力把“送”文化上升为“种”文化和“创”文化的层面。利用各村举办“寻找村宝”公益活动的契机,选拔出一批有文化工作经验、有专业特长、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开展“教你一招”的文艺培训活动。在全县25个乡镇举办新时代广场舞、腰鼓、秧歌、盘鼓等艺术门类培训200多场次。目前,每一个行政村都成立了村级农民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包括村级农民戏迷协会、农民书法协会、新时代广场舞协会等在内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620个。截至10月份,全县共招募文化志愿者服务人员5000余人,已开展“寻找村宝”公益活动20余场,并将在木兰大剧院举办虞城县迎新年“寻找村宝”公益活动,评选出优秀“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