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人为乐】(4人)
1.深夜返校打地铺 网赞“中国好室友”
朱凯凯,男,商丘工学院土木学院学生。2017年9月2日晚,深夜返校报到的朱凯凯进入寝室后怕整理床铺打扰室友休息,竟选择独自在寝室外的走廊打地铺过夜。第二天清早,室友把他在走廊打地铺的场景拍成照片,并发在自媒体平台上,迅速在校内外传播开来,并被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cctv13、辽宁卫视《说天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中国青年网等各大网站媒体转载,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被誉为“中国好室友”。
2.致富不忘众乡亲 创办“红馆”育后人
张炳煜,男,睢阳区包公庙乡丁庄村村民。他德高望重、热心公益,致富不忘乡邻,多年来坚持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近年来,他先后投资上百万元钱为家乡修路修桥,筹办庙会,兴建文化广场。2012年春,他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建设“人民领袖商丘丁庄纪念馆”。目前,该馆已被睢阳区委党校定为“红色教育基地”,被睢阳区委党史研究室定为“党史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商丘市著名的红色文化景点,每年有数万党员干部群众到此参观学习。
3.退而不休 甘当义务宣讲员
李振基,男,柘城县慈圣镇供销社退休职工。2003年,退休的李振基召集了13名老同志成立“企业退休职工义务宣传队”,之后,他带着宣传队坚持给群众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典型人物的模范事迹和社会的文明新风,并撰写各类宣传资料近百万字。14年来,李振基和宣传队的成员走访了慈圣镇260余户家庭,积极为他们化解矛盾;教育帮助未成年人,使240余名学生重返校园;一对一帮助困难老人,通过捐款捐物,为150余名农村老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4.杜全,男,商丘市博爱联合会会长。2006年他踏上了爱心奉献之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先后捐助善款6万余元,救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2016年他拿出1.5万元作为联合会的启动资金,向市民政局申请注册了商丘市博爱联合会,并吸纳了25个单位会员和125名个人会员。据不完全统计,联合会成立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关爱孤儿成长”、 “古城爱心行动”、“金秋助学”活动、 “春蕾助学”活动、“百善孝为先”爱心活动、“冬季救助活动”等各种社会救助活动150余次,累计救助款额40余万元,共资助各类困难人员1000多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五”基层日,与市文明办一起参与救助“卫生纸”男孩,捐款一万余元。同时,长期在火车站志愿服务站开展便民服务。2017年4月,杜全被共青团商丘市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二、【见义勇为】(7人)
1.见义勇为 老人救火被炸伤 拒收钱款 邻里互助一家亲
段绪锋,男,梁园区工贸路市委家属院居民。2017年10月1日早上5点多,65岁的老党员段绪锋突然闻到屋里有焦糊味,还有烟气,往外一看,最西边那个单元浓烟滚滚。他对老伴说一声“西单元有家失火了”,随后进院救火。救火过程中,着火的屋里发生爆炸,炸碎的玻璃碎片落到他的左前臂上,并将前臂划开一个很长的口子,切断了他的一根动脉、三根静脉和几根神经。送到医院后,因伤势较重,随即被送往重症监护室,直到十多天后才出院,近一个月才逐渐康复。失火的邻居第二天来到医院,表示要负责他的医疗费,并拿出现金,但段绪锋和他老伴没有要,并送还了邻居交的万元押金。
2.八旬老人勇救落水儿童彰显正能量
王景法,男,虞城县稍岗镇邢楼村村民。2017年11月20日,两个3、4岁的小孩从幼儿园放学后,回家时到一条深水渠旁戏耍,其中一个不慎跌入沟渠。此时,已经82岁高龄的王景法老人正在离大桥不远的村头小超市里与几位老人聊天。听到呼救后,他转身就往桥头跑去。孩子生命危急,救人刻不容缓。王景法来不及脱掉衣服,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水中,在齐腰深的水里,他牢牢抓住落水的孩子,经过一番努力,用尽浑身气力将孩子推到岸边。沟内水深两米多,加之天气严寒,精疲力尽的王景法救出孩子后在岸上人的帮助下才爬上岸。他跳水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受到广大村民的颂扬,儿孙们也为老人的善举行动感到骄傲和自豪。
3.民警勇救落水儿童不留名
韩亚,男,夏邑县孔庄派出所协警。2017年8月15日中午,韩亚带着孩子在商丘市人民公园人工湖附近游玩,13时左右,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有小孩掉下去了!”他顾不上与家人打招呼,立即起身奔向10多米远的出事地点。当时已看不到落水孩子的影子,水面上只有气泡。紧急之时,他连衣服都没脱掉就跳了下去,潜入水下将孩子托出水面,最终在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把孩子救上了岸。救人后的韩亚被人堵住也不愿留下姓名与k8凯发的联系方式,不料现场有群众录下救人视频,上传网络后,被韩亚同事发现,韩亚救人的事才为人知。
4.大学生路救落水男子 好事捂一周大家才知道
郝文聪,男,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学生。2017年10月20日下午,郝文聪同其他三个朋友在商丘古城南湖游玩时,遇到一落水男子。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跳下水,凭借着科学方法,成功将落水男子救上岸。事后,他并没有向老师和同学谈起。事情过去一周后,经媒体报道,商丘医专的老师和同学们才知道了这件义举。他救人的事迹在全校师生中被传为美谈,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5.大学生客串交警 机智救助交通事故伤者
张沈、陈丁男、张金磊,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3人在考上大学后,就前往部队服役,两年后,又回到大学校园继续学业。2017年9月18日傍晚6时许,张沈、陈丁男、张金磊三人路过平原路和八一西路交叉口时,看到一名车祸中受伤的行人躺在路中间。随后,为了抢救伤者,避免二次碾压和碰撞,张沈和陈丁男负责疏导过往车辆绕行,张金磊负责用手机在现场进行拍照,为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证据。半个小时后三人和医护人员一起将伤者抬到了救护车上,并向赶来的交警说明情况,提供录像证据。
三、【诚实守信】(4人)
1.赵庆民,民权县北关镇李倌村村民,河南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赵松武之子。曾被评为河南省第五届道德模范的赵松武老人感恩连长打“鬼子”,自愿为其守墓25年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16年4月赵松武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儿子赵庆民遵从父亲遗愿,继续看守抗日地道和烈士墓。赵庆民总是说:“父亲是老党员,他在这默默坚持了25年,日子过得清苦而又平淡。他从不唱高调,对各种荣誉和资助看得很淡;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能保证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段地道战遗址,一代一代往下传,传到子孙后代手里,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就知足了。”如今,他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清扫墓碑,打扫卫生,再下地道查看,看有无损毁,然后再到临近的农田里干活。现在的李馆地道遗址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上级铺修了连接村子的道路,通了电,修建李馆地道抗日遗址纪念馆也列入了日程。这里每年都会吸引省内以及山东、河北等地的上万名参观者,附近的学校师生每逢清明来此扫墓形成了惯例。红色教育、红色传承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
2.甘当模范红娘 倡导移风易俗
高凤兰,女,柘城县胡襄镇唐楼村退休支部书记。为推动全村移风易俗工作,年逾花甲的她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担任村里的百姓宣讲员,深入群众家中或田间地头进行移风易俗教育宣传。她在村里倡导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红娘协会,主动担任会长,在全村开展“家庭美德进农户、婚育新风进农家”活动,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
3.村卫生室遗落九千元 七旬村医苦寻失主
张殿纯, 男,柘城县大仵乡张楼村村医。2017年5月,张殿纯在村卫生室捡到一个被遗落的手提包,里面有9000元现金。张殿纯捡到钱后,心想这是失主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一定要早点把钱还回去。他逢人就问“有没有失钱的?”在本村挨家挨户问了一遍,也没人认领。后来,他还委托村民将此事发到朋友圈传播,引来大家的广泛关注,最终找到了失主。2006年村里修路,张殿纯捐了1万元,建学校捐了5000元,并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4.大学生拾金不昧被誉为“钻戒哥”
马立翔,男,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2017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在上海宗保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实习的马立翔,在执勤时捡到价值8万余元的钻戒一对,随即上报给保安队并报警。在警方的帮助下,最终找到失主。事迹传到网上后,马立翔被网友赞誉为“钻戒哥”。
四、【敬业奉献】(3人)
1.耄耋老支书 实干惠村民
胡士忠,男,夏邑县王集乡陈庄村支部书记。2003年,从信用联社退休后的胡士忠,在村民的积极推荐下,充分发挥余热,走马上任陈庄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捐款,集资修路,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全乡第一个自筹资金修通了三条柏油路。为优化村居环境,他第一个捐资2000元,又动员其儿子捐资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踊跃捐款,修建了村内道路,安装了路灯,栽上了绿化树,修通了下水道。他说服本村里3名党员致富能手建成了100余个大棚和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每亩收益达1.2万元,辐射带动村里1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给父老乡亲带来不菲的收入。2009年,他组织村民开展第一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并自费对评选出的典型进行物资奖励,把当选的“明星”照片制作成光荣榜挂在村室里。同时,他还积极组织美德少年评选,激励下一代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2.倾注爱心育桃李 不是亲人胜亲人
樊慧英,女,民权县野岗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任教26年来,她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和初中英语教学,模范履行教师职责,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在教室里,她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坚持为学生烧送开水;在宿舍里,为防孩子被蚊叮虫咬,她自费买来了门帘和蚊香;在考试中,对于每次考试成绩优秀者,她总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至少五百元钱作为奖励基金激励学生;在班级上,她经常对学生嘘寒问暖,购买资料给学生。她坚持每月从自己工资中节省出生活费,共拿出23000余元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樊慧英多次获得市、县级“文明班主任”、县级“教学标兵”、县级“优秀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3.受伤后趴床上辅导功课 被评“最美女教师”
郝晶晶,女,商丘市行知学校教师。2017年11月底,郝晶晶因病不能正坐,不能久站,不能躺,尾椎疼得厉害,为了不拉下学生成绩,她趴在折叠床上为3名学生辅导功课。这幕照片上传网络后,迅速走红,刷爆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网友直呼被暖哭。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报道网、凤凰网、大河报、澎湃新闻、安徽卫视、“商丘发布”等百余家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和新媒体分别进行了转载或跟进报道。
五、【孝老爱亲】(4人)
1.陈传如,男,夏邑县骆集乡陈营西村村民。陈传如是骆集乡陈营小学的一名教师,父亲连续4年卧床不起,由于没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父亲的担子就落在陈传如一个身上,每天都要为父亲擦屎刮尿,喂茶喂饭。父亲86岁去世。我母亲今年91岁了,大腿骨折已经5年了,生活不能自理,同样由陈传如一人照顾,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从来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同时又在父母亲面前尽了孝道。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下去,将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2.李启侠,女,夏邑县曹集乡许堤口村村民。娘家在曹集乡许堤,她照顾继父11年,2015年春母亲又卧床不起,她始终精心照顾两位老人无怨无悔,孝心感人至深。百善孝为先,她放弃自己的家不顾,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吃住在娘家。为半身不遂的父亲端屎端尿,为脑瘫而不能说话、行动不便的母亲聊天谈心,排解老人的孤独。李启侠家人的支持,让她把孝心进行到底的信念更加坚定。人间自有真情在,李启侠用自己的爱心完美诠释着“孝”的真谛,谱写着一曲爱的赞歌,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3.民权好媳妇庞振歌:面对“植物人”丈夫不离不弃
庞振歌,女,民权县双塔乡常东村村民。三十多年前,庞振歌与黄好彬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对儿女,生活幸福美满。2014年,黄好彬患脑积水,意识全无不省人事。之后,庞振歌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痴情地守护着全身瘫痪、完全丧失意识和知觉的丈夫,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不平凡的故事,用坚强和执着诠释着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
4.民权好妻子马圆歌,坚守植物人丈夫七年不离不弃
马园歌,女,民权县城关镇名仕花园小区居民。马园歌小时候是名孤儿,成人后经人介绍与同样是孤儿的军人杜卫民结婚。1983年杜卫民参军,后来考上了军校,分配到边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工作。马园歌婚后随军,育有一女。2000年杜卫民转业到民权,安置到县联通公司上班。2010年1月,杜卫民突然脑干出血,成为植物人,医院查证为彻底脑死亡。之后七年里,马园歌不离不弃,精心护理。为了补贴家用,她给别人做饭,发报纸,做保洁,用四处打零工的钱补贴家用,偿还债务,同时含辛茹苦供女儿上了大学。马园歌用与植物人丈夫相伴的2000多个日夜,诠释了爱情的真义,印证着婚姻的誓言,被网友称赞为最值得尊敬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