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乡村打响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攻坚战。
10月15日,记者去安平镇采访,看到秋色里的乡村干净整洁、美丽怡人。
开展“雷霆”行动
85个垃圾坑变景点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居环境已经成为群众幸福感的主要感知方面。为此,安平镇成立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镇领导挂帅,强力推进这项工作。
安平镇党委制订下发了《安平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安平镇人居环境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实施方案》《安平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定出18项硬任务、提出22个硬标准,建立攻坚行动工作台账,分片包干、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压实责任。
农村的坑塘,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农村妇女洗衣服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达,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农村几乎所有的坑塘都成了垃圾堆放点。比如侯庄村,坑塘里堆的都是垃圾。住在坑塘边的侯正伟家门口就是垃圾坑,但他没有办法。
治理农村的环境,难点就在治理坑塘。为此,安平镇党委与各村签订了《安平镇坑塘治理军令状》,成立了坑塘治理“攻坚队”,向农村这一环境顽疾发出总攻的冲锋号。
4个多月的时间,安平镇各村共出动机械130部(次),对全镇85个坑塘进行了平整、清淤,绿化和美化。
现在的侯正伟家,门外就是公园。原先的废坑塘经过治理,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塘里有一汪碧水,旁边有仿制的古代水车。岸上杨柳依依,北岸还保留了一棵上百年的老榆树,榆树上挂着一个人民公社时期的集合铃,把很多人的记忆拉回到那个年代。老榆树旁边,还有一口古井,一个八角凉亭。坑塘西边,是个由绿草、鲜花、小道、银杏树装点的美丽公园。公园旁边,还有一个叫“榆塘闲舍”的村文化馆。
侯庄村支书侯公信说,镇里治理坑塘,是民心工程,全村人没有不拥护的。村民住得干干净净,心情就好。
小手拉大手
保护环境建家园
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安平镇定期召开镇村干部群众动员会,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各村微信群、电视台、宣传条幅、人居环境宣传车、村村通大喇叭等多种方式,传达上级精神,开展政策宣传,掀起全民关心、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
为了将人居环境治理、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理念入村入户,安平镇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全家齐动员,共建美好新家园”活动。镇政府印制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到每位中小学生手中,让他们带给家长。通过“小手”带动、学生监督,促使家长逐渐形成垃圾每天收集、集中处理的习惯,保证了户容户貌的整洁干净。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动者、参与着、建设者,安平镇还建立了工作群,邀请600多名干部群众进群监督,着力发现垃圾死角,监督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安平镇前王堂村是个老村落,至今还保留着被村民称为“寨海子”的护村河。近年来,护村河也成了垃圾污水河。这次坑塘治理,他们将护村河进行了清淤、固坡、绿化,还在河沿上修建了人行栈道,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为了将风景一直保持下去,很多中小学生不但把《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带给家长,还自发当起了家长的宣传员。现在,前王堂村的护村河几乎看不见一片垃圾。
建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成为新常态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为此,安平镇建立了长效机制,配备了工作人员,专项对人居环境进行长期的督导规范。
安平镇成立了6个人居环境督导小组,制定了督导规范,统一了村容村貌“十条标准”,户容户貌“三项规范”,道路卫生“三无三净”。坚持“日督查、周通报”,6个督导组每日开展“推磨式”检查。督查后,形成督查通报,对表现较好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对差的村通报批评,限时整改。
此外,安平镇还设立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专项奖励基金,对高质量完成环境整治任务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现金奖励。
垃圾少了,坑塘净了,环境好了,景色美了,群众生活更幸福了。经过环境整治,如今的安平镇更加美丽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