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的孝老理事会就是好,儿子在外打工,一到时间都给俺送钱,俺两口子这吃穿也不愁啦。”4月16日,贫困户郑明镰如期收到两个儿子交给孝老理事会的2000元钱和睢县供电公司赠送的两个“爱心”茶杯。
在闫土楼西村,像郑明镰这样按期领到“孝老金”的老人,还有26个。谈起这事,村里的老人们说,“这得感谢俺村的驻村书记!”
老人们口中的驻村书记,就是睢县供电公司驻闫土楼西村第一书记梁东军。
闫土楼西村位于睢县涧岗乡东北部,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在该村成立过睢县城区北部第一个党支部。但长期以来,由于该村经济相对滞后,全村298户中有103户都是贫困户,成为睢县的重点贫困村。
2017年7月,梁东军在闫土楼西村入户走访中发现,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的许多老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生活缺少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村里攀比之风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极其严重,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治穷先治愚。”经过一段时间认真思考,梁东军立足村情,决定从养老孝老、移风易俗做起,从根本上解决闫土楼西村长期以来的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让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017年9月,经过村民的投票选举,由驻村第一书记梁东军、闫土楼西村村支书、妇联主任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共20多人成立了“闫土楼西村孝老理事会”,并积极推行“每天3元钱”工程,即:闫土楼西村每位赡养责任人,对被赡养人每天支付不低于3元钱的赡养费,确保每年赡养费不低于1000元,并按照春节、麦收、中秋、麦播四个时间节点,统一上交至孝老理事会,在群众代表监督下,理事会及时将赡养费发放给被赡养人。
理事会成立之初,大多数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为确保“每天3元钱工程”的顺利推行,梁东军积极向睢县供电公司申请扶贫经费,购买了一些日常用品,作为奖品发给率先上缴赡养费的村民。同时,评选出多名“孝老模范”,在村里进行张榜公布。在多项措施的激励下,全村迅速掀起争做“孝老模范”的热潮。
60多岁的杨红旗因车祸,欠下了十多万的外债。他的大儿子杨伟不但率先向理事会缴纳了赡养费,还积极带领弟弟外出打工,很快将父亲欠下的外债还清。杨伟由此成为村里的首批“孝老模范”,并引得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如今,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按时收到理事会转来的孝老红包。
眼下,该村“3元钱工程”,已成为很多外出务工儿女微信支付相互“攀比”的新时尚, 继而全村也形成了人人奉行孝道、争当孝老模范的新风尚。
村风正,人心齐,婚丧嫁娶破难题。“孝老”问题解决了,梁东军开始着手移风易俗工作。2017年12月,梁东军又着手成立了闫土楼西村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土楼西村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规定》,提倡村民婚丧嫁娶及各项喜庆事宜一切从简,不办酒席,取消唢呐和歌舞演出等,并村委会干部带头执行,做好移风易俗的执行和大操大办的监管。同时,梁东军又向睢县供电公司申请购买了音响设备,供村民无偿使用。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已有十余户村民主动取消了大操大办打算,仅此一项,每户就能节约费用4000多元。
如今,该村除4户兜底户外,所有贫困户已顺利脱贫。昔日坑洼不平的“泥水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公厕内清洁规范,公园里鸟语花香;街道上绿树成行,农家院宽敞明亮;村室内规范整洁,广场上人影楚楚;扶贫车间机声隆隆,产业基地人来车往。在中原大地上,又一个昔日的贫困村迈开了乡村振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