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探索‘村两委 乡贤参事会’管理模式,弘扬淳朴的乡风民风,崇尚科学文明新风,暗合了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坚定文化自信’精神。”11月16日,虞城县田庙乡后刘村支书刘玉东说,他们在县里的指导下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扶贫专业合作社等,引领农民唱响移风易俗新风尚,步入脱贫致富新时代。
后刘村是虞城县全面推动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虞城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建好架构、选好载体、做好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乡贤、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引领作用,全面推动移风易俗,精神文明明显提升。
“邻居们信我、服我,因为我有‘讲法、说理、算账’三大‘法宝’。”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公道会”会长、70岁老党员蔡永良自豪地说,为推进村风改善促进村民和谐,村“两委”班子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复退军人等“五老”人员为主,成立“公道会”宣传新风尚新政策,化解邻里矛盾。
建好组织架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加大“乡贤”“五老”的凝聚作用,解决了移风易俗谁来抓的问题。该县以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为移风易俗工作第一责任人,在全县所有乡(镇)、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志愿者服务协等,强化各级协会自治,组建专门创作队伍,创作和排演了新豫剧《石榴花儿红》、河南坠子《和睦孝亲十大劝》等树文明乡风文艺唱段,利用农闲广泛宣传。同时,组织类似“公道会”的乡贤组织300多个,成为推动移风易俗重要力量。
“看到村庄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我打心眼里高兴。”在孝善文化墙前,郭土楼村支书杨新文感慨地说,他们村通过建好党组织、义工、慈善企业家3支队伍,实施乡村书院、免费餐桌、健康家园3项工程,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弘扬传统孝善文化,使村风民风有了根本好转。
选好载体,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解决了移风易俗抓什么的问题。郭土楼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孝善文化教育,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善文化示范村、文旅生态村、经济发展富裕村、全国“最美生态自然村”“第六个以孝治家示范点”,是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的典型。同时,加强乡村两级组织建设,成立自治协会,引导市民婚丧简办,对违规操办婚丧事项的党员领导干部严厉追责,婚丧大操大办之风明显改善。
“敲响杨琴拉起弦,十九大精神不一般,听俺把移风易俗来宣传……”虞城县古王集乡花甲之年的演艺老人荣令芝字正腔圆的表演,让围观群众齐声叫好。
做好文明乡风引领,解决怎么抓的问题。虞城县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以文明新风宣传、评选道德模范、重申村规民约、多形式宣传培育,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27人入选市级以上好人榜或道德模范,培育和建立志愿服务队伍37个,拥有志愿者近万人。同时依据各村特点和文化传承,把祖训家训作为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加强文化培育树立新时代乡风,建好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开展文化下乡,结合精准扶贫“六改一增”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逐步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商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