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是构筑城市形象 框架的基石,它展示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肩负着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使命,而公共厕所的布局、城市道路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更是凸显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垃圾中转站过去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臭。然而,随着垃圾处理设备的升级换代、管理标准的提升,这种情况早已经不复在。
每天早上 8时,在位于文化路与神火大道交叉口的一座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各自推着小车,将凌晨收集的生活垃圾运 输 到 这 里 , 进 行 卸 载 、 压缩。路上,上班过往的行人步履依旧,一旁正在进行的环卫作业看起来并未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由于压缩作业在地面之下,基本上闻不到臭味,也没有污水流出。而且我们每个站都设立了管理员,每天进行保洁、维护、记录日志,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中转站负责人王帅告诉记者。据了解,这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后,便立即被运往城郊垃圾填埋场,每天产出的生活垃圾约 40 吨。按照环卫部门最新管理标准,中转站周围 5米范围内不能有散落垃圾、漏液,不允许堆放杂物;运输车辆全封闭,并进行冲洗。
作为城市生活副产品,垃圾处理切实关系到环境保护和民生。今年,我市在新建城区将新增 30 余座高标准垃圾中转站,目前正在建设中。
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对我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给环境卫生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年,仅中心城区就投入 2.8亿元购置各类环卫车辆 1212部,主次干道机扫率达 100%,实现了“双十”目标;投资 3370万元完成了 62座公厕、20座垃圾中转站建设。
在宋城路,记者见识了睢阳区环卫车辆的联合作业。干扫车、高压冲洗车、洗扫车、抑尘喷雾车,组成车队,湿法作业,将主路洗扫得一尘不染。非机动车道上,骑着“小黄车”的环卫工人组成的快速捡拾队捡起边边角角的烟头、白色垃圾等;人行道上,环卫工人手持大刷子一样的“扫路神器”将砖缝中的纸屑刷得干干净净……睢阳区环卫工人平均年龄 55岁,他们告诉记者,实现 100%机扫化后,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安全度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环卫工人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也在提高。在位于紫荆路上的睢阳区环卫工人服务总站,设有环卫工人宿舍、浴室、诊室等。窗明几净的餐厅内,八九位厨师正在忙着切菜、和面、拌肉馅,正在给环卫工人准备第二天的早餐。“睢阳区1600 多名环卫工人的早餐就是在这里准备的,每人一餐三四元的标准,主食一般是花卷、包子等,餐餐不重样。”睢阳区城管局副局长赵艳华介绍道。环卫工人一般清晨四五点就要上路清扫,每天一大早,热腾腾的早点、稀饭从这里装上早餐车,分发到各个路段,让工人就近用餐。
在这里,忙碌了一天的工人还能打打球、洗洗澡,免费理发。今年 60岁的张富臣已经从事环卫工作 8年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两年俺们工人的待遇提高了,社会、单位对我们都很关心,我们干活都感觉更有劲了!
4 月 13 日,环卫工人在南京路一垃圾中转站运送垃圾。今年我市将在城区新建公厕及垃圾中转站 30 余座,目前选址工作已基本结束,工程进展顺利。(记者:司鹤欣 来源:商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