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发挥新时代乡贤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农村自治、德治和法治水平,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老干部局、市教体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八部门组织实施了商丘市“新时代好乡贤”评选发布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市、区)按照《关于开展“新时代好乡贤”评选发布活动的通知》(商文明办〔2019〕48号)明确的推荐条件和要求,自下而上,逐级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好乡贤”评选推荐和联审工作。经市活动组委会审核、领导审定,拟发布李根等47名同志为商丘市“新时代好乡贤”,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在公示期内向商丘市文明办反映。
公示时间:2019年12月9日—12月15日。
电话:2619866 2619928,邮箱:sqsnccj@126.com。
商丘市文明办
2019年12月9日
商丘市“新时代好乡贤”拟发布对象事迹简介 | |||||||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民族 | 出生年月 | 政治 面貌 |
住 址 | 简要事迹 |
1 | 段清伦 | 男 | 汉 | 1944.03 | 党员 | 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西街村人 | 曾荣获镇优秀共产党员、省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该同志退休返乡后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加镇村文史资料收集整理等各项社会活动,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在他的支持下2017年老谢集成功申报河南省传统村落,2018年又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该村历史文化的传承,姓氏文化的研究整理都倾注了很多心血。 |
2 | 靳洪振 | 男 | 汉 | 1931.11 | 群众 | 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郑靳庄村人 |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一直致力于结合老百姓日常生活,把发生在老百姓身边遇到的关于土地承包、邻里关系、婚姻关系等方面的涉法事件、法制故事、法制案例收集起来,联系当地民间艺人进行编排,改编成用方言土语、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进行演出和传唱,让群众能够真正听得懂,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更通人情;并通过‘地方戏’的形式将普法工作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有机结合,推动基层普法深入落实。在普法的同时,靳洪振还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宣传党的声音,让党的声音以戏曲的方式传递到群众耳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
3 | 闫照峰 | 男 | 汉 | 1969.07 | 群众 | 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潘堂村人 | 近年来,闫照峰积极响应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规模化种植,先后在梁园区流转群众土地1500多亩,用于种植优质作物,积极参与省、市、区农业科研技术课题研究,先后参与培育了商玉968、宇慧369玉米新品种。瞄准市场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种植产业,创建特色种植园区,先后建设温室大棚7座,钢架大棚10座,种植名、特、优杂果100多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种植户为合作社社员,为他们免费讲授高产栽培技术,发放技术资料20000多份,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同时把潘堂村9个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为他们免费提供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
4 | 王加朋 | 男 | 汉 | 1952.11 | 群众 | 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厅堂楼村人 | 负责村敬老院和红白理事工作,带领广大村民挖河修渠、打井修路、架线修桥,村里先后新建了村小学、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村级敬老院等;为人正派,群众威信高,经常处理邻里纠纷、调解家庭矛盾;作为红白喜事主事人,积极带领村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认真履行红白理事会职能,在全村积极鼓励厚养礼葬,反对大操大办,抵制天价彩礼,村里的社会风气得到显著改善,受到群众一致肯定和赞誉。 |
5 | 李 根 | 男 | 汉 | 1983.11 | 群众 | 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刘庄村人 | 2017年5月响应家乡政府号召返乡创业,承包村扶贫车间,加工麻花、玉米花、玉米棒等食品,投资机械设备50万元,接收员工53人(其中贫困户5人),人均月工资2000余元;年初又投入70余万新建一个800平方的自动机械化食品分厂,现已基本竣工,计划再招聘农村劳动力10人;为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奔小康,下一步李根还计划结合本地农业优势和特点,带领群众新建百亩大棚,种植冬瓜、米椒等品种,带动更多的周围群众掌握致富本领。 |
6 | 才新科 | 男 | 汉 | 1951.10 | 党员 | 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胡小庙村肖庄人 | 已经68岁的才新科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前经常在肖庄、李新楼两个自然村为邻居村民操办红白喜事,为村民调解各类矛盾和纠纷。退休后更是闲不住,村民们一有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会找他帮忙,不管是白天晚上、刮风下雨、炎热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都是义不容辞,随叫随到。去年为调解胡小庙村才振州妻子在新疆拾棉花被砸死一事,他亲赴新疆,通过多方调解,用了八天时间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为了村民才振广儿子的婚姻事,他赶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当面协调,孩子的婚姻事得到圆满解决。多年来,他的善举深得村民赞誉。 |
7 | 李志标 | 男 | 汉 | 1955.11 | 党员 | 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路河集南街人 | 。2016年元月从教师岗位上光荣退休后,利用特长发挥余热,因对书法的热爱和较高的造诣,现被镇文化站聘任为业余书法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他经常手把手教学生临帖。每年春节时发挥特长,为群众义写春联八百余幅。现被区书法协会推荐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睢阳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路河分会主席,为培养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书法不懈努力。 |
8 | 孟祥启 | 男 | 汉 | 1942.06 | 党员 | 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水坑村人 | 自从退休回村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帮助村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工作,积极推进移风易俗、解决邻里纠纷、关心家乡发展。村里修路时,他主动无偿担负起看路及护路的责任;夏秋两季秸秆防火期间,他主动担起巡逻任务;作为村文化广场理事人,为完善文化广场基础设施,积极向广大村民发出倡议,动员村里的知名人士、企业老板、成功人士进行捐款,一周内就募捐4.5万元。村里什么事,他都积极参与,乐于奉献,较好发挥了一个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
9 | 王德芳 | 男 | 汉 | 1651.12 | 群众 | 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潘庙村人 | 能够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公益事业,协助村“两委”化解社会矛盾,调解邻里纠纷,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和几名退休职工一起顶高温、冒酷暑连续几天组织捐款两万多元寄往灾区。村内修路时,他主动担任义务质量监督员,连续十几个昼夜坚守在施工现场。2016年,村两条主干道拓宽资金缺口6万多元,他主动请缨和几个德高望重人员组织捐款,前后一个多月共捐款7万多元,不仅补齐了修路款缺口,还节余1万多元为村里安装了几十盏路灯,深受村民好评。 |
10 | 武崇民 | 男 | 汉 | 1970.12 | 群众 | 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前苗村人 | 2015年捐资4万余元修通了从武庄村至木勒路300余米的水泥路,并在道路两旁栽植了松树进行了美化、绿化。2018年2月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武庄村115户人家每户捐赠垃圾桶一个。2018年3月份出资5万余元对武庄村整体墙面进行了刷白,绘制了文化墙,购买桂花树和女真、红叶石楠等绿化树,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2018年5月份,武崇民捐资41万元修通了武庄村内的东西、南北街共计930余米的水泥路,彻底改变了武庄村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问题。近年来,武崇民多次为家乡举行捐助活动,修路送温暖,至今已累计捐款捐物已达50余万元。 |
11 | 谢宽亮 | 男 | 汉 | 1940.09 | 党员 | 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谢袁庄村人 | 作为谢氏手工面偶传承人,为传承发扬民间手艺,摒弃传统传承模式,只要大家学,就会免费教。201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在袁庄村设立了谢氏面人工作室,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让周边群众、学校学生免费学习制作手艺。为丰富农村校园文化生活,谢宽亮利用周未和寒暑假时间,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解面塑的历史、材料等知识,现场手把手教同学们制作工艺,通过现场“听、说、做”三者结合,让孩子们领略了更深的文化体验,让被大家忽略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普及。捏面人手艺进校园活动,受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一致欢迎和称赞。2019年1月,谢氏面人被评为睢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2月,在商丘市民间工艺绝活火神台庙会展演中被评为银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河南卫视、河南日报、商丘广播电视台、商丘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
12 | 刘永军 | 男 | 汉 | 1967.09 | 群众 | 商丘市示范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曹庄村人 | 2010年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刘永军担任会长后,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积极征求村民意见,共同拟定了村规民约和红白事办理章程,树立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现在办理红白事,主家红事待客标准不超过300元,招待用烟不能超过10元;白事待客标准四菜一汤,招待用烟不超过5元。有了新标准,村民之间不再攀比了,节俭办宴席也不在感觉丢面子,仅此一项,每年全村就能节省2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形成了勤劳节俭的良好风尚。 |
13 | 朱长生 | 男 | 汉 | 1953.03 | 党员 | 夏邑县中峰乡中峰村人 | 原为中峰乡宣传委员,退休后全身心扑在公益事业上,自己开办的养老院,对贫困户、孤寡老人等实施费用减免。积极致力保护文物,2016年组织部分村民筹资在原址对中峰寺重新修建,现中峰寺作为夏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百年文冠果树、清代石碑等。积极丰富乡村文化,2018年多方筹资15万元,为中峰乡建成了文化大舞台,经常组织老年腰鼓队进行义务演出,不但让群众多了一个文化娱乐的好去处,也极大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善于调解群众纠纷,2018年乡中心小学因教学楼建设与附近村民发生用地纠纷,朱长生积极出面协调,给群众讲解政策,积极化解双方矛盾,最终使双方顺利解决纠纷,促使教学楼顺利建成。 |
14 | 朱景杰 | 男 | 汉 | 1970.01 | 党员 | 夏邑县会亭镇焦桥村人 | 2009年底返乡创业,筹资400多万元建设工厂,可安排300多人就业,年发放工资700多万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主动与镇扶贫办联系,与焦桥、朱土楼、姬楼、南街、林庄等村59户贫困户对接,按照“三包一保”(入厂“包”务工,岗位“包”安置,技能“包”培训,收入“保”底数)保姆式精准扶贫模式,为他们提供扶贫岗位74个,保证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使他们达到了“当年就业,当年脱贫”的目标。热心公益,倾情公益献爱心,每年都拿出近万元,购买猪肉、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在“双节”期间到村内老人们家中看望,到镇敬老院进行慰问。投资5万元,帮助本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水泥路。《商丘日报》、《京九晚报》、《河南日报》、《协商论坛》、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多次报道朱景杰创业、敬老的事迹。 |
15 | 刘西华 | 男 | 汉 | 1953.09 | 党员 | 夏邑县济阳镇大刁庄村人 | 先后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市老区建设先进个人。组建老人普法宣传协会,现已发展队员60余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扫黑除恶”、生态环保、婚姻家庭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涉法常识,深受群众好评。致力挖掘抢救文化资源,积极联系乡间艺人,采访知情老人100余人,撰写相关文史资料30多篇,为乡村记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
16 | 马步青 | 男 | 汉 | 1959.07 | 党员 | 夏邑县马头镇白庙村人 | 退役后,积极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自觉做到退伍不褪色。先后6次荣获县政府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夏邑县委评为优秀党员,2014年至2015年被市县评为十佳人民调解员,2012年至2016年被省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最美人民调解员”,2017年5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并光荣当选夏邑县第十二届至十五届县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商丘市第五届人大代表,2019年7月,荣获“出彩河南人”之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
17 | 鲍书房 | 男 | 汉 | 1963.04 | 党员 | 虞城县店集乡丁庄村人 | 被评为2018年虞城首届百名乡贤。拒彩礼、树新风从自身做起。2017年10月份,鲍书房嫁闺女,没收一份贺礼,没待一桌客,一辆婚车迎新娘,其新风之举在十里八乡竞相传颂。有的亲朋不理解,而鲍书房深有感触:不能把嫁女儿变成卖女儿,大操大办比阔气、铺张浪费影响坏。“问闲事”、化矛盾不计苦累。邻里有了大小纠纷、夫妻产生矛盾,总会第一时间出面调和。村民闫宽玉和闫安宅基地纠纷,矛盾错综复杂,鲍书房调查协调整整一天,直至解决。敬老爱老,贵在点点滴滴,2012年至今7个春秋,鲍书房一直在乡敬老院当管理员。得空时就陪老人聊天解闷,老人身体遇有不适时,他总时亲自照料,老人们逢人就说:“老鲍比俺的亲人还亲! |
18 | 沈明强 | 男 | 汉 | 1973.02 | 群众 | 虞城县界沟镇沈老家村人 |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回乡创业,创建虞城县明强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公司面向贫困户倾斜招工20多人,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199户;2014年以来,每年捐赠2万元用于解决村民生难题;2017年引进投资2亿元的“河南明大仓储”落户界沟镇;2018年,捐资3万元支援界沟镇街角花园建设,带头组织知名企业捐助41名新录取的本科生;2019年捐资4万元购买环卫巡逻车,支持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率先捐资1万元,支持界沟镇“一村一警”工作;捐资2万元改善界沟镇邵古同村村容村貌。热心公益事业,2013年至今,每年过节都到界沟镇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善于调解邻里纠纷,每年都帮村里化解群众矛盾多起。 |
19 | 赵德忠 | 男 | 汉 | 1968.08 | 群众 | 虞城县乔集乡大朱寨村人 | 创业成功不忘家乡,近年来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目前仅朱寨村在西藏务工、经商、驾驶建筑工程机械的群众就多达500人,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如余寨、杨庄等多个村庄群众到西藏就业。关心家乡建设,多次捐款捐物,2017年捐款8万元用于修建村水泥路,2019年捐款10余万元修建了村牌坊。个人积极参与家乡公益事业的善举,带动了周边在外成功人士助力家乡乡村振兴的热潮,纷纷为家乡发展捐款捐物、出谋划策。 |
20 | 刘心房 | 男 | 汉 | 1959.10 | 群众 | 虞城县杜集镇朱桥村人 | 2008年家乡修路时捐款2万元;朱桥村段惠民沟桥损坏,又拿出2万元修桥;2019年春季,又自费为本村购置近4万元的绿化树苗。其爱人任淑兰是中共党员,她非常支持刘明江为村做公益,他们夫妻俩商量,以后每年要拿出年收入的5%用于村里公益事业,为本村振兴贡献力量。发挥乡风文明引领作用,积极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018年秋季出资35万元为朱桥村建起了文化广场,2018年底和2019年3月份,个人出资近10万元,邀请商丘市豫剧团和柘城县剧团来村演出,极大了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
21 | 王根柱 | 男 | 汉 | 1934.12 | 群众 | 虞城县利民镇薛小楼村人 | 1950年毕业于商丘师范学校,任小学教师多年。自1951年发表处女作《黑三娃参军》开始,陆续出版《县长拾粪》《荒沙滩上的金银庄》《拖拉机开来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小说被译成俄文。著有多部话剧,如《红缨传》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康庄大道》,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2016年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花木兰正传》。2018年,王根柱老人凭借小说《县长拾粪》荣获解放军最高文艺奖第五届“长征人物奖”,第六届“长征文艺奖”,成为历届评奖中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农民。 |
22 | 王士勋 | 男 | 汉 | 1945.07 | 群众 | 虞城县木兰镇杜楼村人 | 退休教师,现为杜楼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为有效带动村民节俭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带领理事会成员上门入户,与村民摆事实、讲道理、算细账,号召村民摒弃传统繁琐礼节,他的热心、耐心、细心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王士勋主持的村红白理事会,能够按照不失风俗、节俭、让亲戚满意的原则办理红白事。按照旧俗,至少要花费两万多元,现在村里按照红白事办理规定做,办丧只花费不到一万元,不仅减轻了丧主家的操劳,还节省了各项支出。在王士勋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杜楼村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低调文明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 |
23 | 白智超 | 男 | 回 | 1966.05 | 群众 | 宁陵县程楼乡沟厢东村人 | 经常利用到外地出差的机会,帮助村内困难户找门路。对村里几个游手好闲户,白智超多次到家中作工作,垫资帮他们找门路,分别在郑州给他们找了摊位,帮助进货,介绍客户,经过几年努力,几家被帮助对象全部脱贫致富,其中一户还在郑州买了房子。在白智超的帮助下,他们中几个欠债户现已盖上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白智超积极参与村内公益事业,多次为村里建设公共设施出钱出力。他认为,自已富裕不算富,村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才是个人追求。 |
24 | 汪转钦 | 男 | 汉 | 1941.08 | 党员 | 宁陵县孔集乡张牌坊村人 |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党员,数十年如一日践行为人民服务宗。孝善敬老,是他一直在传承发扬的美德,他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还用实际行动带动他人。只要邻居有事,他都会热心帮忙。对于家乡建设,他更是义不容辞,修路、打井、修桥等等,他都积极动员、慷慨解囊、带头出资出力。村里的小学教室基础设施落后,他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修缮教室门窗和桌椅。考虑到村上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孩子们多由爷爷奶奶带大,他自发向村委干部建议,在村委开设少儿活动中心。 |
25 | 陈兴灵 | 男 | 汉 | 1954.10 | 党员 | 柘城县安平镇义醒岗村人 | 退休返乡后,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牵头组建本村盘鼓队、广场舞蹈队。不顾他人冷潮热讽,让妻子动员邻居参与,自己出资500多元购买7只盘鼓,每晚从手机上学习敲盘鼓的技巧,第二天再传授给大家,伴随着清脆的鼓点和开心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经过努力,由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30多人。凭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执着,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陈兴灵组建了安康盘鼓队、金花花篮队、秀萍打板队和锦绣、丹丹、彩虹广场舞蹈队近200人参与的群众文化娱乐团队,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
26 | 张锦杰 | 男 | 汉 | 1956.09 | 群众 | 柘城县申桥乡胡庙村人 | 2017年、2018年被评为申桥乡“移风易俗模范”,多次参加市县移风易俗表彰大会。由于热心肠、爱管事,被村民推选为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谁家红白事都请他主事张罗。村组的很多工作,他也都会主动前去帮忙。作为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他倡导大家共同修订村民公约,引导群众共同遵守移风易俗要求,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陈规陋习、歪风邪气。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的思想觉悟提升了,认识问题转变了,家庭更加和睦了,推动了移风易俗,带动了乡风文明。 |
27 | 张运民 | 男 | 汉 | 1962.10 | 群众 | 柘城县张桥镇张木堂村人 | 村民们谁家红白喜事都请他张罗,他还被选为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村组的许多工作,他也都主动去帮忙。村里人都知道他办事认真,还是个热心肠,自从他担任了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后,带头执行村民公约,特别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木堂村在他的带领下,扫除陈规陋习。村民思想意识提升了,思想认识转变了,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宣传移风易俗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村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度,扭转了一些歪风邪气,天价彩礼没有了,民风正了。张运民同志在2018年被张桥镇评为“优秀红娘”,推动移风易俗的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报道。 |
28 | 高凤兰 | 女 | 汉 | 1952.01 | 党员 | 柘城县胡襄镇唐楼村人 |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越来越多,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因婚返贫、因婚致贫严重危及到每个家庭。高凤兰看到这种情况,创办“胡襄红娘协会订阅号”,定期推送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凡经她牵线成功的,高凤兰都能够以身示范,主动谢绝双方馈赠,并倡导彩礼控制在2万元以下,取消上车、下车礼和改口费等繁琐礼俗,宴请只请至亲。现在她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红娘婆婆”,2016年被柘城县评为“模范红娘”。 |
29 | 李海涛 | 男 | 汉 | 1966.08 | 党员 | 柘城县马集乡李楼村委会冯油村人 | 为造福桑梓,回馈家乡,李海涛个人出资2万余元,在马集乡李楼小学设立“教育教学奖励基金”。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发动全村20余名在外人士,2019年6月1日为李楼小学捐赠空调14台、投影仪4台、电脑2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序幕拉开之际,他又走在全乡前列,发动群众出资治理了村内1处污水坑塘,为全村购置安装太阳能路灯42盏,为改善人居环境,倾力打造了“党建一条街”,栽植了景观树木、花草,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升。 |
30 | 王敬峰 | 男 | 汉 | 1973.08 | 群众 | 睢县白楼乡白楼村人 | 致富不忘乡邻,主动回乡创业,2015年初创办河南广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睢县广植农业种植合作社,承包白楼村、西岗村等1200余亩土地,招聘村民150余人,其中贫困户60余人,大幅度提高了留守村民的经济收入。为有效改善家乡居住环境,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三次牵头筹集资金,为村内主次道路安装了路灯,建造了公共卫生间;2008年8月,自筹资金为村内整修了道路;2016年10月,自筹资金建设“白楼西客站”,牵头筹集资金修补白楼西大街;2017年3月,众筹资金在村西大街安装了摄像头;2018年3月,牵头筹集资金建设了白楼西门牌坊;2018年5月,个人捐助白楼乡心连心扶贫超市5000元;2019年6月,个人捐助白楼小学5000元。 |
31 | 王国忠 | 男 | 汉 | 1948.03 | 党员 | 睢县城关镇袁庄村人 | 作为一名老党员,充分发挥余热,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主动担任村环境卫生监督员,长期清扫村内垃圾、路边茅草,在他的模范带动下,群众的卫生习惯和环境意识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12月,经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选举,王国忠成为袁庄村委新一届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他带领村监委会大胆履职尽责,加强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并以村居巡查反馈意见为突破口,监督村两委认真整改。在他的推动下,村委现在事事征求群众意见,有效促进了农村法治与自治建设的有机融合统一。2019年8月份河南省委常委任正晓书记来袁庄调研座谈时,高度评价了王国忠同志的工作。 |
32 | 赵学彬 | 男 | 汉 | 1947.01 | 群众 | 睢县胡堂乡李窑村人 | 2018年6月份,赵学彬担任孝道协会会长,筹划并组织开展了两个孝道文化活动,一个是每周五晚上的幸福大讲堂,一个是农历每月二十五日举办一届孝道文化节。从2018年6月份至今,63期幸福大讲堂,15届孝道文化节,他都亲自策划、组织实施。为不断丰富本村孝道文化活动,积极组织村民合唱团,编写文艺节目三句半《李窑今年变化多》,群口快板《百善孝为先》《大家心连心黄土变成金》,通过演出深受村民欢迎。自开展孝道文化活动来,李窑村乡风、民风显著变化,家庭更加和睦,邻里关系变得和谐。 |
33 | 郭超 | 男 | 汉 | 1974.10 | 党员 | 睢县尚屯镇梁庄村人 | 梁庄带贫企业兄弟蒜片厂负责人,梁庄村孝善理事会理事,梁庄村红白理事会会员。作为梁庄村致富带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吸纳梁庄村及周边自然村农户就近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持续脱贫致富,现有40多名职工中贫困户就占20人。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助学、扶老济贫,处处留下了郭超的身影。他深入百姓家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一直致力于助人为乐、关爱帮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
34 | 任玉良 | 男 | 汉 | 1949.06 | 群众 | 民权县庄子镇李楼村人 | 对瘫疾卧床11年的岳父不离不弃,日夜守护,擦屎端尿,端汤喂药11年,孝善之举被乡邻广为传颂。热心公益、甘于奉献,2014年起自掏腰包4万元创办了“庄子镇新时代草根文艺宣传队”,至今已为村民免费演出512场,自费保障40余名义演队就餐460余场次,开自家车免费接送助演演员485趟次。村民们称庄子镇新时代草根文艺宣传队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的梨园春”,“任玉良是咱民权最杰出的志愿服务者”。 |
35 | 尚云起 | 男 | 汉 | 1941.06 | 党员 | 民权县花园乡魏庄村人 | 2005年回乡投资兴建双龙面粉厂,致力解决家乡群众就业问题。2007年全国大旱,投资将4个自然村的机井维修正常,看到还无法满足灌溉需求又自费打了两眼新井。2009年他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在赵洪波村建大棚种蔬菜,增加致富手段。2016年带领群众在魏庄村流转承包土地200亩,种植软籽石榴,并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使魏庄、小丁庄等附近村委会100多户困难户享受分红。2017年,在民权县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民权县尚达塑业有限公司,目前车间现有员工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7人。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2002年起自掏腰包为村民送戏剧“大餐”。热心公益事业,关爱孤寡老人,每年都要到敬老院进行慰问,为人送去猪肉、白面、棉被等生活必需品。 |
36 | 高清献 | 男 | 汉 | 1963.11 | 群众 | 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事处任庄村人 | 1987年,高清献借助村黄河故道优势,种植莲藕率先走上富裕路,并免费为寻求他帮助的本村村民和外村贫困户平整耕翻藕池,指导他们种植管理莲藕,促使40余户农民走上富裕路。积极带头执行县田园综合体规划,主动配合扒掉自家房子,把自己的鱼塘荷塘推平作景观河。受高清献影响,村房屋改造速度大大提升。结合综合规划率先投资发展民宿餐饮。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村民都有了底气,纷纷进行投资,从事餐饮、民宿、文体、影视、商贸等旅游服务业的村民达到60%以上。 |
37 | 朱存刚 | 男 | 汉 | 1942.01 | 群众 | 民权县褚庙乡孙坡村人 | 2001年退休后,发现孙坡村办理红白事普遍存在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现象。朱存刚多次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讨决策,通过努力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红白理事章程》。朱存刚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后,把本村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选入红白理事会,负责组织和监督红白事的具体操作。村民李大军与安徽籍女孩结婚时,朱存刚三次远赴安徽,做通女方天价彩礼的要求。迎娶当天,按照红白理事服务大厅定下的标准,简单摆下十几桌酒席,在亲人们的祝福中,一对新人喜结连理。 |
38 | 赵庆民 | 男 | 汉 | 1965.09 | 群众 | 民权县北关镇李馆东村人 | 为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段地道战遗址,他坚持吃住在地道遗址内,清扫墓碑,打扫卫生,再下地道查看,看有无损毁,无偿主动新疏通地道200余米,对地道口、转盘、办公室、会议室、伤员休息室、逃生密道、通气口、牛槽出口、磨盘出口等遗迹进行了修缮。在他的努力和提议下,修建李馆地道抗日遗址纪念馆列入日程。省内以及山东、河北等地群众到此参观,缅怀先烈,重温历史;附近的学校师生每逢清明来此扫墓形成了惯例。红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传承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赵庆民于2016年11月被授予诚实守信“商丘好人”称号;2018年11月被授予诚实守信“中国好人”称号。 |
39 | 周恩学 | 男 | 汉 | 1957.05 | 群众 | 民权县南华街道办事处南华社区袁大庄人 | 2009年以来,义务为村民介绍对象。他收集来的征婚信息共登记5本,累计300多人,供未婚青年和家长挑选,主动为适宜对象牵线搭桥。几年下来,他组织的相亲活动已有400多次,有20多对已步入婚姻殿堂。很多人问他,每介绍成功一对要收多少钱啊?他总是笑着说:“牵线搭桥义务说媒既做了善事,还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何乐而不为?别人见了都说我显年轻,这就是我最大的收益!”虽然很辛苦,但每次周恩学在义务当“红娘”中体现了“老有所为”的价值。 |
40 | 秦兰社 | 男 | 汉 | 1956.08 | 群众 | 民权县野岗镇平岗村人 | 他以德高望重、和蔼可亲、乐于助人享誉“朋友圈”。平岗村是野岗镇的酥梨生产专业村,秦兰社每年在销售自己种植酥梨的同时,还积极帮助附近村民销售酥梨60余万斤。由于秦兰社的热心和朴实,他被群众选为村孝善理事会、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成员。近五年来,共调解邻里纠纷10余件,参与7次红白事办理,为群众节省开支近20万元。 |
41 | 陈建平 | 男 | 汉 | 1973.05 | 党员 | 永城市李寨镇支庄村人 |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贫困户送现金、送生活用品,送衣被等,共计折合人民币5千余元。成立1个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软籽石榴为主,以此带动支庄村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关键点,配合村两委积极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出资2万多元,为村党群服务中心修铺了水泥地、安装了警示桩;2018年,投入资金10余万元,为村里安装了路牌、村牌、形象雕塑、入村门楼,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 |
42 | 闫幸福 | 男 | 汉 | 1986.11 | 群众 | 永城市芒山镇张庄村人 | 2010年至今,向张庄、柿元两个村的生活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捐赠棉衣和保暖内衣300余件,价值十万余元。数年来向张庄村两委捐款共计数万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办的2家服装加工厂,以贫困且有劳动能力的人优先就业为原则,帮助100多人解决就业难题,每月收入增加3500元。先后荣获第一届最美芒山人、五好村民、致富能手、青年标兵等荣誉,所创办企业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
43 | 陈连章 | 男 | 汉 | 1953.07 | 党员 | 永城市苗桥镇屈庄村人 |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任村卫生监督员,长期义务清扫农村垃圾,清理路边杂草,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每年村秸秆禁烧期间,他每天坚持巡逻防火,夜里10点多还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他的身影;在屈庄沉陷区拆迁期间,他主动收集大家意见,向大家宣传拆迁政策,使得沉陷区拆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充分发挥着一位老党员、老教师的余热,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
44 | 赵杰 | 男 | 汉 | 1981.09 | 群众 | 永城市卧龙镇潘楼村大赵庄人 | 2004年回乡创业,致富后不忘乡邻,无论谁愿意学技术,他都毫无保留传授。在他的带动下,卧龙镇现在有近200个家庭在从事着油漆生意,创立的油漆品牌10多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不忘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发展,于2008年自费为家乡修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矸石路,解决了乡亲们雨天出不去门的情况;2016年村里收修路的配套款,赵杰一个人拿了一半,共5.9万元;2018年村里集资修建文化活动中心,赵杰又拿出了3万元;在2019年的户户通工作中,赵杰不但带头把自己家的户户通率先修好,又拿出了3万多元帮助那些修不起路的困难家庭,仅此一项,赵杰就拿出了将近5万元。逢年过节,也总是挤出时间回家乡看望村里的老年人和困难家庭。遇到谁家有生病、孩子上不起学等困难情况,他也总是慷慨救助。 |
45 | 练军才 | 男 | 汉 | 1950.10 | 群众 | 永城市酂阳镇练楼村人 | 协同村两委成立“义务调解队”,他所在的练楼村连续多年矛盾纠纷零上访、零激化,零恶性事件发生。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一直是困绕群众的闹心事,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会同村委在村里选取6名威望较高的年长者为“监察员”,谁家有红白喜事,他们第一个到场做工作、作指导,坚决杜绝“天价彩礼”,红白喜事招待客人标准每桌不超过300元。本村群众随礼不吃请,仅此一项每年为本村群众节省20余万元的开支。2000年至今,练军才共扶持27个人创办企业脱贫致富,创建一支义务调解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资助4名少年儿童完成大学梦,先后捐款8万余元用于公益事业。被永城市、酂阳镇党委政府多次授予“致富标兵”“文明家庭”“优秀义务调解员”“带富标兵”等称号。 |
46 | 李万增 | 男 | 汉 | 1964.03 | 党员 | 永城市薛湖镇东街村人 | 自1990年以来,每逢中秋和春节都要到镇敬老院、村重点困难户慰问,近20年来仅此一项就支出18万余元。十几年来,先后多次向永成二高、薛湖一中、中学、小学20多位贫困生捐款8万余元,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又向这三个学校赠送三座“奔向未来”的雕塑,价值3万余元,以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005年非典时期,李万增出资三万多元买了防护用品,发给战斗在第一线的非典工作人员。2008年抗旱期间,李万增给镇政府慷慨资助10万余元,买抗旱机械分给群众,解决了他们抗旱的燃眉之急。汶川大地震,捐助面粉38吨,并亲自乘车送往灾区。薛湖镇郭常庄村路况差,交通不便,李万增主动出资一万余元,给该村修上三公里多的砖石路面。 |
47 | 蒋贡兴 | 男 | 汉 | 1962.10 | 党员 | 永城市陈集镇蒋大庄村人 | 作为蒋大庄村青少年英才奖励基金会的发起人和常务副会长,蒋贡兴多次慷慨解囊,带头捐款树好榜样,基金会先后激励助力本村150多名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金秋助学活动,十余年间共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40余人。关心家乡建设,2003年9月,出资1.6万元对村3公里主干道进行硬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为改变村容环境,2017年又拿出4万元对村里水塘进行绿化改造,使环境旧貌换新颜。十几年如一日关爱孤寡老人,每年中秋、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都前去镇敬老院慰问老人。个人多次被陈集镇党委政府授予“爱心企业家”“无私奉献模范”等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