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照亮社会,用善举温暖人心。这是对“好人”的诠释。
近年来,“商丘好人”的字眼频频跃然纸上,由此改变了以往外人对商丘人的印象,“商丘好人”群体品牌的创造,似一张张名片,让商丘人挺起了脊梁。
许多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刚接触的时候爱打听对方老家是哪里的,看看俩人是不是老乡,意思明摆着,“套近乎”呗!然而,每次被问时回答中总会不自觉地带有一些“不情愿”因素,或想闪烁其词地搪塞过去。当你话音刚落时,对方流露出的是不屑一顾:“商丘,商丘那个地方我去过,不富啊!”过去的商丘,的确很穷,数年的砥砺苦干,早已令人刮目相看,不仅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而更让人骄傲和自豪的是,不断涌现了一拨又一拨“好人”。“好人”是无形的资源,作为商丘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兴奋,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能随口说出一大溜:王超华、席月丽、姜德强、刘风、张晓华等,这些平凡中透着伟大的草根英雄、平民模范,他们是一群可亲可学的“商丘好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一样的善举,点点爱心闪耀着善美之光,激励着世人尚善行善、以德立行。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他们的事迹或平平淡淡,或璀璨耀眼。我们的社会需要这些好人,需要用他们的道德光芒,温暖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在社会高速运转、人们浮躁不安的今天,这样的“傻汉”的确为数不多。也不知怎么了,“商丘好人”现象如同“打哈欠”一样颇有超强的传染力,正四处播撒着。
庞大的“商丘好人”群体里,不乏有农民、干部、学生、外来务工者、公司小职员,在别人眼里他们或许就是“无名小卒”,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遗忘、处境“尴尬”的群体,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资本用到了“极致”。
在商丘,“见义不为非勇也”,成了人们处世的优良道德品质;“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成了普通人平凡而朴素的行为操守。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商丘好人”生发沃土越来越深厚,“商丘好人”群体规模越来越宏大,导向影响越来越久远,逐步形成了“商丘好人”的道德品牌。“心好人就好,好人有好报”。为了让好人不吃亏,善人有地位,商丘市成立了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建立了商丘市困难好人帮扶基金,定期帮扶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方面的各类“好人”中的生活困难者。截至目前,已经对全市2400多名生活困难的“商丘好人”进行帮扶,协调爱心物质及善款价值1000多万元,在社会上倡树了“好人好报、好人好名”的价值导向。
善举点燃希望,道德凝聚力量。“商丘好人”慷慨激昂的大合唱,唱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好人好报”的正能量,传递出了社会文明和谐曲。“商丘好人”群体似涓涓细流,滋润着三商大地。
“好人”是一座灯塔,不但照亮擎之者前行的道路,也给人送去光明;“好人”是一团火,不但燃烧拥有者的心,也给人送去温暖。做好事行善举就是“好人”,当人遇到困难时,你伸手相助;当人落水时,你极力相救,这便是做了一回好人。助人为乐是“好人”,积德行孝也是“好人”。做“好人”本来就不应该高高在上的,它植根于无数个小小的个体之中,不论是位高权重者,或是为人师表者,抑或是普通的老百姓,只要我们能感受人间的真善美,感受“好人”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并在感染中用真心耐心善心将我们的道德行为坚持下来,我们也会成为自己心中的道德模范,也会让“好人”的灯塔越发光亮。
有一种力量叫道德,有一种感动叫大爱。当“好人”的火苗燃成燎原之势,道德的正能量便扩散开来,而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便指日可待。所以,让我们接过道德的“接力棒”,在传播“商丘好人”事迹的同时,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无愧于时代的“好人”。(商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