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在商丘·最美逆行者-k8凯发

    
k8凯发 区县动态 乡村振兴 出彩河南 文明村镇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商丘好人榜 文明资料
聚焦 图片新闻 主题活动 文明讲堂 未成年人 志愿通知 我们的节日 文明百科
/>
关于第四届商丘市道德模范人选公示的公告
责任编辑:  来源:商丘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1-06

  为充分展示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文明河南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商丘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商丘军分区政治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第四届商丘市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商丘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活动自5月份启动以来,经各县(区)推荐和个人自荐,评选活动成员单位联合评选,报请市文明委领导审核同意,拟授予汪太银等100名同志“第四届商丘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事迹简介和照片在《商丘文明网》公示,可登录查阅)。公示从2015年11月6日起,公示期一周。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并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于公示期结束前寄发至商丘市文明办(以发信时间邮戳为准)。地址:商丘市府前路市委1号楼1911房间,邮政编码:476000,电子邮箱:,联系电话:0370—3289987,联系人:李相辉。

  

  附:第四届商丘市道德模范人选名单(100名)

  商丘市文明办

  2015年11月6日

  第四届商丘市道德模范人选名单(100名)

  一、助人为乐(共23人)

  1汪太银,59岁,商丘市人,驻郑爱心书法家、中国好人。他外表儒雅,内心强大,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递正能量。他挥毫泼墨,所得报酬几乎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被称为“爱心大使”。至今,已累计将20余万册字帖无私捐献给了各大专院校、社会各界人士。他说:“分享是一种乐趣,首先要做好人,做善事。”在弘扬传播书法艺术的同时,他十分注重以字育人。2013年他到豫中监狱帮扶,送书籍200册,与60名服刑人员面对面交谈,教导他们好好改造,安心服役,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一次次的善举被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河南日报、青年导报、商丘日报、中国日报网、大河网、商丘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2、刘觉春,51岁,商丘市公路管理局设计院职工。自2002年起,他志愿义务献血,一坚持就是十三年。从一次捐献200毫升到一次捐献400毫升,从一年捐献一次到一年捐献两次。他已经累积献血9600毫升,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成为我市志愿献血量最多的个人之一。按救助一个病人用血800毫升计算,他已经挽救了十多个人的生命。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身边多名同志纷纷走进血站,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从一个人无偿献血者转变为带动他人参加无偿献血的领头人。他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等荣誉称号。

  3、杨国贤(女),53岁,“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商丘爱心义工团成员。14年来,她柔弱的肩上挑着抚养女儿和一个收养盲童的重担,她没有固定收入,前期靠拾荒卖破烂为生,后来遇上好心人,免费学会了中医按摩,靠每天三四十元的收入维持生计。尽管生活十分拮据,但她仍然始终坚持做公益,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14年间,她加入了“宝贝回家”和“商丘爱心义工团”,持续向社会传递关爱。她说:“大家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最大的帮助,我也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用行动实践自己的承诺,让社会都充满爱!”杨国贤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商丘日报、商丘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4、张瑞真(女),60岁,商丘市梁园区国税局退休职工。在梁园区妇联组织的“春蕾”扶贫济困活动中,张瑞真结识了水池铺乡的王春霞。王春霞的父亲患有脑瘤,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两人均没有劳动能力,四个孩子中的两个已辍学在家,张瑞真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她的学费,让她重返校园。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又帮助她家开了个包子铺,并送王春霞的姐姐到一家美容院学习技术。王春霞的母亲出车祸,肇事者逃逸,张瑞真又支付了医药费和生活费,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近几年来,她还定期为孤儿院里的孩子捐助日常用品和一些学费。她常说,退休了,并不等于没有用了,只要有一颗奉献社会的心,就永远感到年轻!2015年她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5裴海军,55岁,商丘市梁园区卫生局退休干部。他退休不退志,拒绝高薪聘请,自学中医疗法,立志服务社会,免费为患者医疗,并无偿传授理疗技术。为了学习原始点疗法,他多次拜师请教,并反复研究教学光盘;为了练好治疗技术,他的肘关节和手掌都磨破了皮,肘关节多次出血;为使患者放心治疗,他每次都先拿家人练手,并把家腾出来做理疗室。几年间,他的凡人义举引发“好人效应”,在众人的帮助下成立原始点中医按推理疗中心。有了宽敞的空间,他将理疗中心改为每天都开放,还将每月的1012日作为免费培训日,免费向社会传授按推技术。他的党性光辉在这种义举中得到了升华,目前已经有2000多名患者得到了有效医治。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6蒋友亮,47岁,商丘市睢阳区文明办主任、“跟我来”志愿服务微信群群主、中国好人。他是一名从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一个志愿服务群体的发起者和领头人。2013年他发起创办的公益团体“跟我来”志愿服务微信群(公众号syqwmc),目前已经拥有注册志愿者2800多人,下设51个分队、220个小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1000多次,参与的志愿者13000多人次,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城市志愿服务品牌,他引领志愿服务进入“微时代”。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明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和新闻网站采访、报道了他的事迹。他本人也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者,2015年成功荣登“中国好人榜”。

  7、马基孝,46岁,商丘市国土资源局睢阳分局副局长。拥军爱军是马基孝的人生梦想,20多年来,他从微薄收入中挤出20多万元拥军,把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厚情谊送到军营,把驻地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切关怀送到战士们心坎上,被人称为“马拥军”,为商丘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战士们排忧解难事是他最大的心愿,当得知驻商空军某部离市区较远,道路难走,战士们所需日常用品要定期到市里购买时,他就定期到军营服务。每年“八一”节、中秋节,他们为战士们送西瓜、月饼、香皂、毛巾等物品。其事迹多次在解放军报、河南电视台、商丘国防报及商丘主流媒体报道。他先后荣获河南省双拥先进个人、市拥军模范和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8、王飞,36岁,商丘市睢阳区第七中学教师。在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2014228日上午,王飞作为一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与杭州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选择义无反顾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条素不相识的鲜活生命,为患者重新点燃生命之灯,送去重生的希望。他传递着教师群体的真爱与真情,进一步弘扬了“商丘好人”的正能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14年荣获商丘市优秀志愿者、商丘市五四青年奖章。

  9、闫照堂,57岁,睢阳区古宋乡卫生院职工。他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从八九岁时给五保老人打打水扫扫地,当兵复员回来后义务给孤寡老人买煤买面,买理发工具给老人理发,每逢节日给老人买月饼,水果,油,面,鱼等。为了给市八八区王茂盛老人看病,他自己的钱花光了,就把手表自行车卖掉给老人看病。多年来,他照顾的老人共有800多人,不光给老人拆洗衣被,修缮房屋,买煤买面等,还用捡破烂的钱资助5位贫困女生上学。他坚持50年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把做好事当成平常事来做,共给老人拆洗衣被5000多件,理发5000多人次,买煤20000多公斤,他把打工或捡破烂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慈善事业上,少说也有30多万。

    10、袁成友,49岁,睢阳区宋集镇宋东村农民。深圳深港集团汽车出租公司司机,广东省政协委员。他工作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矢志不移,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十几年,用满腔赤城,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河南人在深圳的良好形象, 积极为深圳建设添砖加瓦,被深圳人称为“活雷锋”。刚到深圳上班不久路遇一辆的士着火,他主动奋不顾身成功灭火;他坚持好事做了一辈子,一次名姓都不愿留;2015年大年初二,他又帮助一位失联20年老人找到家,使得一家人团聚;类似这样的好事,他究竟做了多少件,自己也记不起来。他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外出劳务工人员、深圳十佳河南杰出青年、商丘市“劳动模范”,2013年当选广东省十一届政协委员。

  11张壮斗54岁,商丘宝斯卡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致富不忘国家,积极回报社会。十几年来,一直默默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着自己无私的爱心最初的每年23万元到如今每年上百万元的捐,他把捐范围从商丘地区扩展到全国十多个省份、几十所学校、5000多名贫困生、几百名因疾病折磨而求生的家庭、以及多个养老院孤儿院,21年来,捐款总额数千万元。他的爱心善款走遍大江南北,他的大爱走进千家万户,让那些贫困孤儿,特困家庭的孩子们度过难关,顺利考上理想大学,圆了孩子们的大学梦。同时,他还积极的弘扬传统文化,印刷上百万册《弟子规》,免费发到各省市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以及孝文化基地等处,无私奉献给社会。他2014年被评为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

  12、李振基,80岁,柘城县棉麻公司退休职工。一个银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城乡的集市市场、人口较多的大街小巷、甚至在礼堂会场,给人们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模范事迹、文明新风,一干就是11年,撰写宣讲资料近百万字。他积极调解家庭纠纷, 深入93个村210户化解矛盾430人次。教育帮助未成年人,使225名学生重返校园,60多名年青人找到工作。他热心帮助老年人,组织其它离退休人员一对一帮助困难老人或捐款等,为154名农村老人解决生活困难。2014年,他自费1200元帮助敬老院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开展思想教育。2014年被评为商丘市第六届文明市民标兵。

  13、王平(女),51岁,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退休教师,柘城县“缘来是你”相亲会所创始人。“缘来是你”相亲会所是一所全公益性的相亲交友会所,相继举行四次大型相亲活动,帮助六百多名单身男女牵线搭桥,30对单身男女喜结连理,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她坚持早上班,晚下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自筹资金,开展工作。她制定工作计划,热情接待会员,书写相亲记录,电话跟踪回访,每年定期举办活动,信息规范管理。经过她艰苦努力,柘城县“缘来是你”相亲会所已名扬县城,其所在的和谐大街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情侣大道,也成了柘城县的新景点!

  14、李洪义,52岁,柘城县起台镇李尧村农民。他致富不忘乡邻,想群众之所想,把广大村民的冷暖和困难放在心里,始终如一,毫无怨言。他无条件帮助困难户外出务工,从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在他的帮助下,部分困难村民脱贫致富。他热心公益事业,自费为李尧村委会三个自然村安装路灯150盏,并且电费全部由自己承担,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村主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为全村的治安防盗、文明乡村建设做出了贡献。每逢中秋节,他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送油和月饼,让他们过上幸福中秋节。他的一言一行,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给村民带了好头,树立了榜样。

  15、秦均文,76岁,夏邑县普法协会会长。在秦均文老人的倡导下,夏邑县普法协会在所辖24个乡镇都建立了普法分会,拥有志愿者1100多人,普法协会常年活跃在夏邑大地上。协会下设普法宣传队、民事调解队、养生科普队、文艺演唱队、路政服务队6个专业志愿队。他经常带领志愿者深入到学校、机关、街道、乡镇进行普法宣讲,6年来行程万里,宣讲300多场,听众达10多万人次。他义务撰写了《时代火花》、《校园歌吟》、《我是夏邑人》等多部宣传读物,自费印刷约15000多册,价值4万余元,全部赠送给学校、机关、敬老院。普法协会每年化解城乡各类纠纷500多起,成为全县保稳定、促发展、倡和谐、惠民生的一支积极力量,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河南日报》报道了普法协会经验,《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媒体多次宣传他的工作成绩。

  16、郭永刚,44岁,睢县胡堂乡秦庙村医生。他当乡村医生以来,每天三顿饭很少按时吃,有时吃一顿饭就要放下好几次饭碗,如此三番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他每天夜里很少有不起来的,有时一夜就要起来十来次,有严重的病人还要给其输液,这样就不能睡觉了。1998年他被睢县人民医院聘为“特聘急救医生”,2010年又被睢县中医院聘为“睢县中医院名誉医生”。村民们有钱没钱都可以先看病,至今他为村民垫付的医疗费将近4万元。他的付出换来了乡村百姓的信任和好评,并得到他们的尊敬。他常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不说医术高明,但我要以优质的服务和奉献精神让所有的村民都能看上病。“医德高尚,待病人如亲人”,这是许多村民对他的评价。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7、王孝力,45岁,睢县西陵寺镇王屯村农民,在郑州务工。2011年冬至,他冒雨为正在街头执勤的河南省微博大v交警杨华民送了一份热腾腾的饺子,被感动的杨警官拍下王孝力离开的背影,并发微博称其为“饺子哥”。送饺子,不仅成就了他和杨华民的友谊,还带动了郑州全城送饺子的公益活动。自2012年起,王孝力利用微博招募组建起200余名爱心送饺志愿者队伍,连续三年组织“送饺子”活动。三年来,他的爱心送饺志愿者先后为街头交通协管员、环卫工人以及农民工送了近800份爱心饺。王孝力说:“做公益看起来离普通人很远,但只要有一颗爱心,哪怕仅仅是一碗饺子,也能传递出温度和力量。”他荣获“中国网事感动河南2014”年度网络人物奖。

  18、程兴友,80岁,宁陵县石桥镇周楼村农民。2004年,程兴友夫妇前往夏邑县走亲戚时,在县城看到纸箱里装着一个弃婴,老两口上前就抱起了孩子,解开身上的棉衣,紧紧地把孩子抱在了胸口。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既要抚养孩子,又要想法给孩子看病,日子本来就紧巴的老两口生活更加艰难了。他每天去地里干活,回家后又和妻子一起看护孩子,孩子小便失禁,他就定时给孩子把尿、换尿布,不让孩子受一点罪。为了给孩子攒吃奶粉和看病的钱,他决定丢下脸面,外出捡破烂。日子虽然清贫,可老两口觉得只要孩子健康,他们比吃什么都高兴。虽说只能靠捡破烂养活孩子,但他从没后悔过。11年来,他含辛茹苦把一个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女弃婴抚养长大,在当地传为佳话。2014年荣获宁陵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19、窦修丽(女),44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临产室主任。他2006年自愿报名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20121229日,她接到商丘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告知她的骨髓和一名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问她同意不同意捐献,她毫不犹豫地答应同意。她认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救助他人义不容辞。2013114日,他前往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前的准备,她的造血干细胞被输入一位素不相识的7岁白血病患者的体内,用她6年的等待换来患儿生命的期待,让患者及其家人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2014年荣获宁陵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李瑛,46岁,民权县人武部政委、中国好人。他是一位优秀的现役军人,扎根军营26年,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他更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求助了27个贫困孤儿,帮助21人光荣入伍,其中13人立功受奖,6人当了班长,大部分成为部队训练骨干。他是27个孤儿眼中的“兵爸爸”,他使孩子们重新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以其伟岸的身躯为一个个孤儿撑起倾倒的家庭,以其坚实的臂膀为一名名孤儿注入远行的力量,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父爱“情歌”。 他用善良、用爱心展现了大爱无疆的高尚境界,他用坚韧、用忠诚履行了一名军人的神圣天职! 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21、王磊,34岁,民权爱心家园负责人。他热心公益事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活动。组织开展系列“关爱孤寡老人”活动,组织成立民权爱心家园医疗服务队,对全县敬老院老人进行免费巡回义诊,组织志愿者联合爱心企业家到各乡镇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使老人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组织志愿者与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开展 “阳光助残行动” 、“一助一、多助一”关爱活动。自组建民权县爱心家园以来,组织策划公益活动600余次,帮助人员达1000多人次。其事迹陆续被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凤凰网、中国文明网、河南文明网、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他先后荣获商丘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河南省文明市民标兵、2014年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等荣誉。

 

  22、李昌盾,54岁,商丘市和昌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乐善好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帮助村民发家致富,他出钱聘请农技专家,举办了上百期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赠送村民养殖技术资料三千余册。先后帮助500余户村民建起了水产养殖场、养猪场、养鸡场等,并每年拿出200万元的专款资金,对贫困农户实行饲料补贴和提供生产设备。二十余年来,他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16万元以上,资助200余名困难家庭子女上学。20146月,他出资20万元,为王桥镇魏庄村修建了1500米的水泥道路和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先后荣获“商丘市首届民营企业慈善家”、“商丘民营经济2013年度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23、林海军,43岁,民权县国税局科员。从1987年起,坚持义务献血18年,每次献血400ml,累计献血近10000ml。他认为献血不是任务,而是一种自觉行动,献血虽然看似一件平常事,但是随着血液一次次被输入到全国各地的病患者身体里,这种爱的传递无疑增添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同时,他还是一名水上义务救援队员,自2009年参加水上义务救援25多次,救活6人、打捞遗体近15具。他积极参加爱心求助活动,先后参加捐助贫困家庭和辍学儿童捐助活动26次,累计捐款近5万元,其先进事迹广受群众赞誉。在林海青等人的倡议下,冬泳协会的24名冬泳爱好者组成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全面承担起了民权范围内的水上救援任务,并随时听候商丘水上义务救援队的调遣。

  24、苗联合,41岁,民权县游泳协会会员。他加入民权游泳协会以来,时刻以发展壮大游泳协会为己任,多方奔走呼吁,广纳社会有志之士,并多次个人掏腰包组织协会举办交流学习活动。他先后参加了救援活动56 次,成功救助落水者38人。义务救援的费用,多数是苗联合拿的,这几年花了三四万元。2015年高考期间,他组织救援队25辆车“爱心送考”,免费接送考生,中考期间组织人员冒雨发放水上安全知识宣传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他多次带领协会参加游泳、救援交流比赛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带领协会成功加入中原民间游泳联谊会,完成了民权游泳协会及民权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注册工作。2014年他被评为商丘市文明使者志愿服务之星。

  25、张传声,79岁,民权县城关镇居民。他年轻时在部队服役期间,长期义务为战友们理发,练就过硬理发技术;转业到民权县农业银行后,他揽下了行里的“头等大事”,利用业余时间给同事们义务理发;1997年退休后,当他看到社区里许多行动不便的老人,特别是卧病在床的重病老人为理发发愁时,就又拿起理发的工具“重操旧业”,开始免费为他们理发。退休后17年来,张传声老人在县城坚持随叫随到,为有服务需求的居民、五保老人、住院病人等无偿提供上门理发服务,一生免费理发50多年,从不收取一分钱报酬。这位耄耋老人已成为县城里的“知名红人”,他助人为乐的事迹被群众广泛称颂。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6、李培义,70岁,民权县胡集乡农民。在杭州师范大学打工期间,兼任该校美术学院送水工。他怀着一颗“爱生如子”之心,不仅用心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师生,还经常力所能及帮师生排忧解难;尽管收入不高,却总是尽己所能向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两年来,他肩扛手提、往6层楼上为师生送约1万公斤水并设立了助学金,资助了8名大学生。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李培义的助学行动深深感动了该校师生,高票当选学校“最美员工”。2012年入选“商丘市十大新闻人物”。新华社、《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对李培义的事迹进行报道,各大媒体、网站发稿、转载有几百篇。“最美员工”李培义所传达的正能量,如同“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莉莉、“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成为这个时代可亲可敬的楷模。

  二、见义勇为(共16人)

  1韩晓冰,25岁,商丘市银本位商贸有限公司职工。2015530日下午4时许,夏邑县会亭镇一名5岁的儿童被一辆电动三轮车撞倒受伤,头部流血,之后发生抽搐,在送往医院途中救护车意外抛锚。危急时刻,驾车去濮阳办事的韩晓冰正好路过,他拉起受伤男童,在警车开道护送下一路疾驰,仅用20分钟便到达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为伤者赢得了抢救时间,终使男童转危为安。把孩子送到医院后,感激不尽的小孩家人拿钱表示感谢,被韩晓冰拒绝。他说,“赶紧去救孩子吧,谁都有困难的时候,碰到这种救命的事,换成谁都会出手相助。”韩晓冰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他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蒋秀娟(女),27岁,商丘市公交公司职工。200639,她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打工期间,为保护他人的财产,面对入室盗窃的持械歹徒,挺身而出,勇敢与歹徒搏斗,被砍14刀,苏醒过来的她坚持在血泊中爬行近300米报警,为警方最终将歹徒绳之以法赢得了时间。蒋秀娟曾被省、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团省委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称号。

  3、丁红心,46岁,梁园区交通运输局客运公司职工,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副队长,梁园区分队长。20085月,丁红心与救援大队长黄伟一起发起组织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7年中,丁红心带领梁园区分队队员参加救援100余次,挽救生命10余人,打捞溺水者遗体100多具。因距离山东较近,丁红心曾20多次带队奔赴山东跨省救援,使“商丘好人”形象名扬山东。他还多次带领队员走进校园,进行水上安全知识宣传,多次组织义务献血,并于20136月组织队员参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他先后被评选为“商丘市优秀志愿者”、“商丘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8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4、韩帅,34岁,睢阳区规划分局宋城中队中队长。201567日下午5点多,他带孩子在商丘师范学院新校区学骑自行车,突然发现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顺着湖岸护坡滑进湖里,小男孩在湖里呛了几口水,一边挣扎,一边喊着“爷爷、爷爷”,他反应迅速,起身就向男孩跑去。在附近钓鱼的爷爷听见小男孩的呼喊声,也飞奔冲进湖里,一把抱住小男孩,但由于惯性,他们爷俩冲进湖里三四米远的位置,顿时惊慌失措。韩帅赶到了湖边后迅速下水,拉住了老人的手,在众人的帮助下一起手牵手将老人和孩子救上了岸。事后他说,所有能碰到这样事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只是做了一个常人应该做的小事。

  5、田献礼,53岁,睢阳区农业局职工,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副队长兼睢阳区分队长。他虽年过半百,可每次救援总是冲锋在前,凭着自己高超的游泳技术和救援技能,带领着睢阳区分队,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救援打捞任务,人称“拼命三郎”。有一次为了不耽误救援行动,老母亲病重手术需要签字,作为长子的他没办法,眼含着泪让弟弟代签,深感愧对母亲。7年来,他先后参加救援180多次,挽救34人生命,打捞溺水者遗体153具,打捞汽车、沉船、电动三轮车等群众财产价值500多万元。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舍己救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参加救援队,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6、王春满,46岁,睢阳区临河店乡王克吉村农民,在青岛务工。201353日晚上,路遇一个小女孩去小商店买吃的,因为周围有不少沙土,且天色已晚,道路看不清楚,孩子走着走着,“噗通”一声就掉进了深约一米半的阴井内,而且里面全是水。王春满听到喊叫声急忙飞奔过去,扔掉身上的工具包,伸手去抓小女孩的手,孩子正在井里挣扎,两只小手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里,情况十分危急。由于井比较深,一个人救起孩子难度很大,王春满就随即卧倒在地上,一边去抓孩子的小手,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同时大喊救人。十几分钟后,在众人的帮助下,孩子才从井底顺利被救上来。王春满安慰孩子,又让周围的人帮忙联系孩子家长,确保孩子安全后,他却悄悄离开了。

  7、凌兵,24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台办事处平台村农民。201446日晚10时许,凌兵听说邻居家起了大火,房间的角落里有一个液化气罐,他顾不上多想,直冲过去一把抱住滚烫的液化气罐,迅速扔到了门外。得知楼上还有人时,转身就又冲进火海直上二楼,里面的人被叫醒后,就慌忙准备下楼,楼上已到处都是火苗,无法走出去,他就只好躺倒在地,曲着身子滚到了门口处。出了房门,他感到自己的双手、脸部及背部钻心一般疼痛,喘气也困难了,还有些头晕。他自己虽然是位残疾人,但在他人遇到生命财产危险时,却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荣登“河南好人榜”。

  8、房克明,43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孙小楼小学教师。2012122日下午,有学生滑冰掉到水坑里,房克明得知情况后拿了绳子就向水坑跑去。落水者两手伏在冰面上,两只眼睛盯着岸上的老师和周围的群众。水很深,孩子离岸边又太远,竹竿够不着,绳子也够不着。房克明迅速用双手砸开冰,奋力向孩子游去,几分钟后终于抓住了孩子,往回游时好像被什么东西了拌一下,连他带孩子猛地往下一沉,他急忙伸手抓住了扔在水里的绳子,众人一起把他俩拉了上来。孩子得救了,房克明的双手在流血,脖子也在流血,身子在不停地发抖,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危急关头,他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孩子的生命!

    9、陈海旭,29岁,夏邑县王集乡后陈庄村农民,在贵阳务工。201439日上午,在贵阳市一座人行天桥上有男子欲跳桥轻生,路过此处的陈海旭正好看到,随即一把将其拽住。可轻生男子约有70公斤重,从一把将其抓住到成功救起的10多分钟里,陈海旭的双手逐渐发青发紫,而且胳膊也变得麻木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手,“我抓的是人命,决不能松手,否则他的命就没了”。在交警和路人的协助下,轻生男子被救起后,陈海旭却悄悄离开了。此事经《贵阳晚报》报道后,引起了众多市民的称赞,一些网友还亲切称救人小伙为“神力”的“救人哥”。陈海旭说,他看到了《贵阳晚报》的报道,觉得不是啥大不了的事,也就没有在意,不管是谁,见到这种情况都不会不管的,我就是碰到了而已。

  10、黄秀真(女),76岁,虞城县田庙乡石庄村农民。2014428日下午3点,黄秀真路过苗圃里的牛粪沉淀池附近,看见一个孩子在水中挣扎。她赶紧边跑边喊,由于时间紧急,到池边后她慢慢顺着池子壁往下滑,想把孩子拉上来,但她一下池子就不当家了,水一下就没到了嘴下巴。此时孩子已漂到了池子中间,她只好一点一点往孩子靠近,费了好大劲才抓住了孩子的衣服,一把把孩子拽到了跟前,向池子最东边移去。到了池子边上,由于池边湿滑根本没办法上去,这时听到声音的老李和老孙也来到了池边,才一起把孩子救上岸。她说,当时情况太紧急,她走不快,如果先跑去喊工人救人,孩子肯定会淹死。她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先下水把孩子救上来。2014年她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1王保国,43岁,虞城县大侯乡杨楼村农民。2015226日傍晚,本村村民陈秀兰家起火,王保国和几名中年村民听到呼救,最先赶到现场救火,当得知屋内有一个液化气罐后,王保国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场,火速将约20公斤重的液化气罐拎了出来,此时,液化气上的塑料管还在着火。大家都感叹王保国抢救及时,塑料管都烧化了,要是再晚一会儿,可能得出大事。王保国冲进火场拎出火堆中的液化气罐的事,迅速在村里传开了,王保国的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好评。他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2、平景全,39岁,虞城县乔集乡政府办公室主任。201539日下午,路遇因交通事故浑身鲜血的夫妻,为了争取时间,他没有熄火就下车了,连忙喊旁边的群众帮忙把伤者抬到自己的私家车上,直接送往医院。在路上,细心的平景全看伤者失血过多,就询问了他的血型,打电话通知医院准备好相对应的血浆。把伤者安全送到医院后,他却悄然离去。他救人不留名,被找到时却说是“小事不值一提”,他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救人不留名的事迹在虞城县广泛传开后,引发人们一连串的“点赞”声。乔集乡党委、政府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向平景全学习,共青团商丘市委和共青团虞城县委分别授予平景全“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

 

  13、郑蒙恩,21岁,虞城县刘店乡门神楼村农民。2015315日,郑蒙恩到昆山市中华园风云溜冰场溜冰,偶遇3个年轻人手持凶器对一个赤手空拳的小伙子围殴,当时包括溜冰场的管理人员在内,现场很多人都在围观,正直善良的郑蒙恩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主动上前制止。穷凶极恶的3人对郑蒙恩动起手来,一人拿刀向郑蒙恩身上捅,另一人狠掐郑蒙恩的脖子,还有一个拿钢管殴打郑蒙恩的头部。郑蒙恩身中5刀,脖子被掐得淤青,额头上还有一个钢管殴打的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失去了生命。这就是倒下的英雄,胸怀一颗勇敢正义的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昆山市授予他“昆山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共青团虞城县委授予他“虞城县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

    14、黄圣涛,33岁,虞城县站集乡农民,在昆山务工。201427日清晨,一名歹徒在昆山市城北某别墅门口持刀抢劫,一名市民发现后立即报警,并会同小区保安紧追不舍。这时黄圣涛驾驶的班车停靠在附近路边,歹徒上前使劲拍打客车要求开门,他误认为是公司员工便开了车门。等他发现是歹徒时,对方已经拿刀逼着他让他开车,黄圣涛一脚将其踹下了车就赶紧关车门,可没想到,歹徒再一次冲上车,拿着刀向他砍过来,黄圣涛二话没说迅速起身,几个躲闪回合之后,一把抓住了歹徒的右手,将他推下车并顺势将其扑倒在地。此时,很多市民也追赶而至,在他们的协助下,黄圣涛最终将其制服。他荣获第三届“江苏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并于2014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15、梁思保,41岁,睢县社会资源与劳动保障局城郊所所长。他是一名游泳爱好者,2008年睢县组织成立“水上义务救援队”,他主动报名加入,并积极参与水上义务救援行动。20119月,周口市太康一名男子在坑塘边钓鱼时不慎掉进水里,太康县公安局“向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求助,他和3名队员第一时间来到事故现场,在7米多深、满是垃圾和水草的坑塘里搜索2个多小时,才把落水者打捞上来,当时梁思保的腿上带伤,可他还是一直坚持到救援任务完成。溺水者的家人及乡亲们挽留他们吃饭,却被他们谢绝了。几年来,他的救援足迹遍布睢县以及周边县市,先后参加水上义务救援60多次,挽救生命12人,打捞溺水者尸体30多具,打捞财物价值20多万元。2012年被评为“睢县十佳救援能手”。

  16、乔家磊,30岁,宁陵县乔楼乡齐王庄村支部书记助理。2014329日,乔家磊同志置生死于不顾,跳入冰冷的水中救出落水老人。他的救人事迹被各大媒体报纸相继报道,被评为“见义勇为好青年”。其实乔家磊救人的事迹并不是偶然性的。大学期间,他是商丘市义工联会员,多次参与义工活动。汶川地震,他捐出1000多元,几乎是他一个月的工资。2009年担任大学生村干部,他常把“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家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新打了16眼机井,解决了田间灌溉的难题。乔家磊说:“村官”虽小,干的事也很简单和平凡,但是只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这些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平凡

  17、牛继龙,36岁,宁陵县国土资源局赵村国土资源所副所长。2014322日下午,牛继龙从单位回家,经过一处坑塘,听见一位妇女喊救命,跑上前得知是一名儿童落水。他二话没说,脱掉上衣,跳入水中,在水底经过一翻摸索找到了孩子,迅速将孩子拖到岸上。当时孩子的鼻孔里全是血,脸色发青,已经停止了呼吸。牛继龙掂起孩子的两只脚,把孩子肚子里的水倒出来,做心肺复苏。几分钟后,孩子有了呼吸,被送到了医院。孩子父亲感动得痛哭流涕,口口声声称牛继龙是孩子的救命恩人。牛继龙却说这样的事情让谁碰见都会去做,救孩子是应该的。共青团宁陵县委授予牛继龙同志“宁陵县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宁陵县公安局向其颁发了“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

  18王军章,33岁,宁陵县逻岗乡张庄村农民,在北京务工。北京创喜登记注册代理事务所创办人,“河南在京志愿者”服务队成员。2014年元旦佳节,在北京燕郊公园冰封的湖面上玩耍的两个孩子不慎落入冰窟窿,王军章和另一名河南老乡发现后立即沿冰冲过去施救,后也落入冰冷湖水中,但他始终坚持紧紧握住孩子的手不放,在众人帮助下最终将两名孩子救出,防止了悲剧的发生。王军章冰窟救人再次续写了“商丘好人”新篇章,他的事迹让人们在寒冬里再次感受到“商丘好人”带来的温暖。共青团商丘市委授予王军章商丘市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2014年他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 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授予他爱心使者荣誉称号。

    19、年传玉,65岁,宁陵县张弓镇东村农民,在天津务工。201377日,在天津市南开区卧龙南里2号楼前的津河元阳桥上,一外地年轻女子跳入河水中,正要出工的年传玉正好路过,率领十几名园林工人,用一根拖车绳将女子营救上岸,事后他默默地走出人群,带着十几个工友,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救人事迹被大家广为传颂,天津《每日新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了年传玉的救人事迹。人民网、新民网、天津网、北方网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他年青时从井里救上过人,也从大海里救上过人,还在熊熊大火里背出过人,这是他第四次救人。“谁见谁都会救!没啥!”面对大家的称赞,年师傅一直重复这句话。

  20、邢秀生,60岁,民权县程庄镇葛庄小学校长。他参加工作以来踏实敬业,乐于奉献,视学生如同亲生子女。20141226号下午,去县城办事的他在儿子家刚刚吃过午饭,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救人啊!”的呼喊声,他推开饭碗跑了出去,在距离儿子家20多米外的大沙河边有三个老太太焦急地呼喊着,河中一个落水的孩子只露出半个头顶。见此情景的他没有来得及多想,一边快速往河边跑,一边脱掉上身棉衣,到河边后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河水很快淹没到了他的胸口,他不顾冬日刺骨的寒冷,快速游到孩子身边,费力地把孩子托上岸。英勇救人的事迹很快在四里八村传为佳话,他也被授予“民权县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十佳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1、李新河,55岁,民权县城市豪庭小区保安。201441日晚8时,李新河发现17号楼6楼的窗口上正“悬挂”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窗户上趴着一个中年人,探着身子勉强抓着孩子的双手,情况十分危急。他急忙往楼上跑,刚刚跑到2楼平台就听到一声惊叫,仰脸看到孩子瞬间“从天而降”,李新河一看大事不好,立即伸出双手去接,“扑通”一声响,孩子的双脚砸在了他的头上,他和坠楼孩子双双倒在了平台上,李新河当场就晕了过去。睡来后得知孩子没有大碍后,李新河说“只要孩子没事就好!”他义无反顾地舍身救人,充当“肉垫”,当场被砸晕,身体多处受伤,孩子却安然无恙。网友纷纷点赞,称他为“最美保安”。 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荣登“河南好人榜”。

    22、李中义,48岁,永城市芒山镇山城村农民,在杭州务工。201475日下午503分,浙江杭州一辆载有80余名乘客的k7路公交车途径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时,车内突然起火燃烧,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李中义第一个冲上前拿起一把木椅子,对准车玻璃狠狠砸了几下,但没将车玻璃砸开。所幸这时公交车的前门打开了,不少伤者拥下车来,李中义手中抱着一箱水,脚下踢着一箱水,赶到了车前门处。他打开矿泉水瓶,往着火的伤者身上浇水,在李中义的号召下,100多瓶矿泉水很快倒在了着火的乘客身上,有效避免了火势的漫延,几分钟后消防车到了,在消防队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将火势控制,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李中义被授予“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三、诚实守信(共5人)

  1、李渊华,51岁,睢阳区诚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他致力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带领科研人员建成甘薯研发中心、优质小麦示范试验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无籽西瓜种植基地、洋葱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会员人均纯收入 1.1万元。2005年,由于农产品市场行情差,为兑现当初的承诺,确保农民不受损失,他高价收购农民产品低价出售,一季就赔了15万元之多,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踏实的工作、诚信经营的作风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他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2、曹伟,37岁,睢阳区冯桥镇农民,在葫芦岛市经商。曹伟和妻子两人在葫芦岛开了一家粮店,以曹伟的乳名为店名,叫“傻子粮油店”。开张时他向顾客郑重承诺:我用人格担保,傻子粮店绝不卖黑心粮,绝不挣昧心钱,一定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油。 10 多年来,他以诚信经营理念,以货真价实的周到服务,赢得顾客信任,生意越做越好。2003年“傻子爱心捐助站”正式成立了,每天曹伟都会向捐助箱内投入当天纯利润的10%作为爱心资金,定期把这笔钱一分不少地捐给附近小学的贫困生。开业12年来,曹伟夫妇已经资助了600名贫困学生、2500余位孤寡老人,捐助款物合计已超过230万元。他记不得帮助过多少人,但这些人永远都会记得他的名字。2013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3宋肃远,49岁,河南诚实人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94年下岗后,他承包了商丘市德丰面粉厂挂面车间,提出了“以诚实服四方、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宗旨。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车间规模日见扩大,并成功组建河南诚实人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诚实人”商标。公司步入正规化轨道后,他依然坚持倡导“诚实做人、良心做面”企业理念,率先引入iso90002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以“诚实人”品牌打造带动企业的高速良性发展,公司产品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诚实人产品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诚实人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成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时代先锋十大爱心人物”、“河南省创业明星”。

  4、程丕七,50岁,河南琪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了兑现要让全村人吃上白面馒头的承诺,他放弃了在郑州经营多年的生意,毅然回到家乡带领村民靠种植蘑菇脱贫致富。他承诺:建一个蘑菇棚扶持2000元,不要分文利息,赚了钱是大家的,赔了钱,算我的。部分村民开始试着种植,但当年行情下滑,他就安排公司以高价收购村民的蘑菇,宁肯收一斤赔1元,共贴进去120万元,保住了村民的蘑菇棚,也保住了村民种植蘑菇的劲头。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共同努力,昔日贫穷、落后的程大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他也成为家乡人眼中名符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他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商丘市首届“十大慈善企业家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5、陈闪(女),29岁,夏邑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616日晚上9点多,她下夜班回家时,在县教育局门口捡到一个男士手包,左等右等不见失主,只得打开手包,发现包内有现金4700元、一部手机、两张身份证、几张银行卡和一张工资单。她通过包里的手机通话记录,联系到了失主,核对失主身份后将手包交于失主,失主再三询问她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并拿重金表示感谢,被她坚定地谢绝了,她认为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就离开了。单位里任何人都不知道此事,直至627日上午,费尽周折才找到她的失主张海涛将锦旗送至夏邑县妇幼保健院,同事们才得知她做了拾金不昧的好事。她说:“无论何时,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要,诚实守信、拾金不昧是做人的原则。”

    6、潘明明、郇小青(夫妻),23岁,夏邑县韩道口镇潘马楼村农民,在南京市务工。2014912日,商丘“90后”小夫妻潘明明、郇小青在南京卖早点时,捡到8万多元现金。看着这一沓沓的现金,很久都没有说一句话,单靠卖白吉馍,估计3年也赚不了那么多钱。这钱虽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但要真昧下,留着自己花,肯定会内心不安,再想到那丢钱的人一定很着急,就决定报警,把钱交给警察来处理。联系到失主秦女士后,秦女士随手抽出里面的零钱1100元,想送给潘明明夫妻作为感谢,但两人说什么都不要。他们说:“无论谁捡到都会这样做的,我们这样做,也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做个榜样。”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7、刘永生,52岁,睢县普生源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不为利益所驱动,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卖假药、劣药,不赚昧心钱,坚持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特别是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销售上做到不缺斤短两、不掺杂使假、不染色等。他诚信经营,坚持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对与本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确保药品质量。他热心于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达10万余元。每年五一、中招、高招期间,为环卫工人、考生免费提供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降暑常备药品,并提供免费服务,以诚实守信在业内享有盛誉。

  四、敬业奉献(共21人)

    1、刘洪立,40岁,市委办公室信息调研室主任。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坚持勤字当头,勤于学习,勤于总结,勤于奉献。他细致为先,精益求精。提出信息工作“围绕目标找差距、围绕差距找原因、分析原因想办法、齐心协力争先进”的思路。收集信息员k8凯发的联系方式,确保有人干。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人会干。建立联动机制,确保能干好。他持之以恒,勇攀高峰。近五年来,坚持审改每一条信息,每年印发的《每日汇报》260期,《商丘信息》1650条左右,定稿后的文字量达200多万字,高于高强度的文字工作,近视眼度数从300度加深到600度,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市委办信息工作连续5年居全省党委系统先进单位,信息调研室连续5年被市委办评为标杆科室、20155月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示范岗。

     2樊兴国,37岁,市地方税务局“12366服务热线”负责人。在热线管理中,他注重知识更新和政策解读,坚持新政策、新知识每日一读,咨询回复每日一审,咨询热点每周一会,确保热线政策解释准确、规范,打造出“听得见”的一流服务平台。在热线服务岗位上,他真诚服务,赤诚奉献,努力做纳税人的“贴心人”。2014年,一位80多岁瘫痪卧床的老人要办理手续,邻居帮忙拨打了12366热线,他给老人详细讲解政策,又联系纳税服务大厅和房管部门一起上门服务,手续办理很顺利。老人高兴的打来12366电话表示感谢说:“一根热线连接千家万户涉税事,万般真情传遍万户千家显诚心”。他先后荣获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12366优质服务之星称号

  3韩雪迎(女),37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工作15年来,始终把苦练基本功放在第一位,虚心向护理前辈请教,成功取得了“国际心肺复苏培训师”资质,逐步从一名对护理工作充满热爱的卫校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护士长;工作中她注重观察,业务上刻苦钻研,技术操作中精益求精,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一束束生命之花,赢得了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尊重,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平常她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接到急诊通知总是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急诊抢救工作,她患上了颈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积液等疾病,但她一直忘我地工作。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最美护士”,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4、张倩(女),35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参加工作以来,她矢志奉献于审判岗位,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把化解矛盾放在审判工作的第一位,每年参与审理的案件达500余起,均达到了无超期、无积案、无错案、无缠诉、无激化、无上访的良好审判效果。她针对调解工作实际,积极总结一线工作经验,制定了“三看四心”调解法和“五谈”开导法,使调解工作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她长期坚持信息宣传,全方位树立法院工作的新形象。多次被商丘中院评为“调解能手”“办案能手”、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2010年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市十佳干警”、2011年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法官”、“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 2012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商丘市直十大杰出青年”、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5、马卓昊,34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他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组建商职青年志愿服务站点20余处,组织注册青年志愿者50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高度评价。他积极组织“投身六城创建、建设美好家园”、“华商文化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平安商丘创建青春行动”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 “三下乡”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带领学院团委先后荣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商丘市五四青年集体奖章”、“商丘市学雷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本人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模范团干部”、“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省三支一扶先进个人”、“商丘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商丘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6、马春林,36岁,市实验中学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关怀备至,对事业孜孜以求。三年前他身患癌症,做手术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只能坚持每天吃药治疗,每天还要抽出时间做理疗。他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天上课、上晚自习、辅导作业、写教案、批改作业、开教研会,每天上完课后衣服浑身湿透,尽管非常劳累,但是从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他为了干好工作,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先后荣获商丘市优秀班主任、商丘市优秀辅导教师。他常说:“教育是我终身奉献的事业,师德是我守护的高尚灵魂,即使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无悔!”

  7、阚庆国,44岁,睢阳区胜利小学教师。从教以来,他虚心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水平逐年提升,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2009年他患了严重的双下肢静脉血栓,几经周折转了好多大医院,先后花费了十多万元,可是病情仅仅得到控制,截止到现在他还拖着病肢坚持工作。阚庆国考虑到学校缺少老师,在自己身体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主动要求上班,他想回到学校,他想回到他热爱的班级,他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校需要他,孩子们需要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平凡与伟大,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2014年被评选为河南省名师。

  8、戚昌安,59岁,睢阳区临河店乡秦楼小学教师。他从教40多年,深受学生和群众的爱戴。2000年查出股骨头坏死,医生建议他休息,但他依然坚持工作,拄着双拐,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他同时担任语文,思想品德和美术三科的教学工作,一周要上18节课。每次讲课都拄着双拐在教室挪动,写字时总是把右拐杖放在桌边,用一个拐杖支撑,腾出一只手颤抖着写出工整的字,一节课下来,戚老师总是满头大汗。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就让他坐着给学生们上课,可他说坐着上课看不到后排学生的情况,效果不好,坚持一下就好了。谁知道,他这一坚持就是15年。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被评为“商丘市文明市民”、“睢阳区第一届道德模范”、“2014年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

  9、宋静(女),52岁,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3年,潜心钻研护理技能,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创造性解决工作中的复杂疑难问题,是名符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她坚持做义工,送医送药下乡、义务照看两位老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 2003年,主动请缨参加抗击非典工作。在人们谈“艾”色变的背景下,她第一个报名参加艾滋病筛查救治,骑自行车入村,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致力于艾滋病防治事业14年来,她深入4个乡镇38个行政村参加7次普查,抽血筛查3000余人次,共确认hiv阳性者1771人,参与救治艾滋病人2124人次。多次被评为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救治先进工作者、商丘市百佳护士,2015年荣获“南丁格尔奖”,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0、付妍(女),30岁,夏邑县胡桥乡李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她是200810月被选聘到夏邑县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主动放弃在省会城市大学教师体面安逸的生活,毅然返乡投身家乡建设,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汗水甚至泪水。7年来,她不畏艰辛带领村民修村室、铺公路、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容旧貌变新颜。她创新发展思路,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走合作经营道路,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合作社已具规模,使李王庄村一跃成为夏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她先后荣获商丘市“优秀女村官”、商丘市“百优大学生村干部”、夏邑县“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1、牛艳辉,32岁,夏邑县人民法院济阳法庭审判员。他在基层法庭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任劳任怨,在调判工作中孜孜追求、不断进取,不但调撤率高且无发还改判案件,工作成绩尤其突出。五年来,他克服基层法庭的艰苦,肩当正义,用良知和责任办好每一起案件,调处化解矛盾,守护社会和皆,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服务辖区百姓,服务经济发展,赢得了信赖,博得了好评,树立了形象。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市县两级法院的认可,多次被夏邑县法院和商丘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个人”、“调解能手”、“办案标兵”,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光明网、法律资讯网、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网等媒体报道。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2、牛文武,43岁,夏邑县骆北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双联集团董事长。他早年投资家禽养殖,后扩大经营范围创建双联集团,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带动周边410余个县(市)60多个村庄发展养殖产业,带领养殖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致富带头人”。他致富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反哺社会,时刻践行着他“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人生宗旨。他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大杰出创业青年、河南省扶贫先进个人、河南省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工作者、商丘市优秀农民企业家、2011年“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3、王永华,38岁,虞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他默默耕耘、勤奋钻研,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坚持阅读有关特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他对学生细心关爱、耐心辅导,帮助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孩子穿衣叠被,缝缝补补,既当老师,又当爹娘,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从教19年来,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特殊”学子自立成才,真正做到了“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他甘为人梯,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无限爱心,坚定执着的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广阔的蓝天,谱写了一曲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青春之歌。

  14、苏玉兰(女),67岁,虞城县城市市容管理局环卫工人。她是工友们的贴心人,也是工作上的带头人。从事环卫工作十几年,无论是酷暑严寒、风吹日晒,她从无间歇,甚至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年夜饭。由于长期从事街道清扫工作,双脚关节炎经常发作,但她都忍受着,并且常常带病坚持工作。遇到同事有病或请假,她二话不说就顶替上去。别人不愿意清扫的垃圾死角,她抢着去扫。就这样,作为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她以辛勤的劳动、默默的付出,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许。多次荣获商丘市“十佳”环卫工人、“城市美容师”荣誉称号。

    15、崔会会(女),30岁,虞城县李老家乡农民,在宁波务工。2002年,她成为宁波华亿纱业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细纱挡车工,进厂以后,她虚心向别人学习,并在老工人的帮助下摸索出了“快、灵、准”的操作技术,她改进操作法,尝试取消细纱包卷为串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她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献计献策40余条,多项获企业优秀成果,为企业增收节支3万余元,逐渐从一名“外来妹”成长为一名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企业骨干。工作之余,她一直没有丢弃上大学的梦想,每天在寝室里学习,大部分积蓄花在了购置书籍和学习上,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班,成功考取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函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16、吕连征,27岁,睢县自来水公司管网抢修工人。思想上,他以厂为家,时刻从集体利益出发;工作中,他总是冲锋在前,脏活累活抢着干;业务上,他不断钻研管网抢修技术,成为本行业的管网维护技术骨干。为了群众的利益,他无怨无悔,一年365天很少休过完整的星期天,常常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奋战在抢修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服务理念。他常说:“遇到困难,你不干、我不干,群众利益怎么办?人应该有所追求,趁年轻多做点牺牲没啥!”他敬业奉献、心系群众,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一致认同,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事迹被河南工人日报、商丘日报、商丘文明网等多家媒体刊载,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7王振勇,51岁,睢县电力实业公司副总经理。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事电力工程建设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电力事业。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他坚持冒着30多度的高温,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组织并参与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数九寒天,他在冰天雪地里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为睢县的电力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管理中心下移,关口前移,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杜绝各种违章的发生。他以“工期再紧、程序不能减、标准不能低”的工作目标,尽心尽力组织电网改造,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模式。他先后获得县、市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20余项荣誉。

  18、逯功让,66岁,睢县城市管理大队环境卫生大队公厕管理员。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先后干过清扫工、修理工、公厕管理员等工作,但始终无怨无悔,宁愿一人脏,换得万家洁,用辛勤的劳动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清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工作中他常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30多年来,由于饮食不规律,再加上长期超负荷工作,逯功让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先后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胃病等疾病,时常心慌、出虚汗,好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但他始终没有退缩。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模范环卫工人”、“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商丘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十佳城市美容师”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9、丁二兰(女),62岁,宁陵县公用事业发展管理中心环卫工人。30年来,她每天早晨5点钟开始工作,先清扫8000多平方米道路,再运走垃圾,还要洗边沟、掏淤泥、清死角,下午继续第二次清扫,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她默默忍受甲亢、眩晕症等多种疾病带来的痛苦,面对种种困难,从没有向单位领导要求过什么。别人对她的工作不理解,她总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下决心干好。”30年来,她没有更多照顾自己的丈夫、孩子、家庭,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以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先后荣获“十佳城市美容师”、“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宁陵县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0、张信礼,60岁,宁陵县乔楼乡张庄小学教师。他四十年如一日,坚持以校为家,身患尿毒症后,他仍然忍着病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节课下来,他的腿都会肿胀疼痛,就只能把腿放在办公桌或者椅子上敲打一会儿,以此来缓解疼痛,稍有缓解后,就再一次走进教室。担任校长期间,他临危受命,从教室简陋、生源短缺的状况抓起,克服各种困难,让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当成毕生追求,把学生成长当成最大幸福。他用坚韧、执着和乐观,演绎了三尺讲台上的奉献者之歌。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1、朱家进,28岁,民权县消防中队政治指导员。从警10年来,他扎根基层、知兵爱兵、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各级领导好评和战士们的爱戴。在灭火救援时,他是中队战士的主心骨,在危险面前,他是官兵安全的“保护神”。20141130日,民权县林七乡一超市发生火灾,他主动上楼,成功救出被困的两名儿童。2015610日,他带领中队官兵,成功处置柴油槽罐车泄漏燃烧事故,扑灭大火并掩护罐体进行导灌作业,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多年来,他把满腔热血无怨无悔地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公安消防事业,出色履行了一名消防警官的神圣职责,用真情和实际行动树立了消防官兵的良好形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先后荣获“岗位练兵先进个人”、“训练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2、刘芳(女),33岁,民权县第三小学教师。2000年起,刘芳的生命和青春就与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忠诚于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下乡支教,不仅把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农村老师,还关心呵护那里的留守儿童。2014年,刚做完剖腹产手术一个月,但得知学校语文老师紧缺,便不顾嗷嗷待哺的孩子,毅然回学校担起语文课。她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 “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商丘市优秀教师”、“商丘市名师”、“商丘市骨干教师”、“商丘市优秀班主任”、“民权县名师”等多项荣誉。

  五、孝老爱亲(共23人)

    1、郭余江,81岁,市委组织部退休老干部。在和妻子谢立影结婚的65年间,夫妻二人相濡以沫,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家庭和谐美满。在长期卧病在床的父母相继去世后,长他2岁的妻子由于长期家庭操劳,患上了眼底出血、脑出血、股骨头脆断等多种疾病,4次住院治疗,并于5年前瘫痪在床。他虽有多种病痛缠身,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雇不起保姆,他依然坚持自强自立,他坚持自己常年照顾爱人。每天帮助爱人脱衣、穿衣、洗衣、做饭、端饭,有时他爱人大小便失禁,他还要帮爱人脱裤子清洗等。为了防止老伴长期躺在床上长褥疮,郭余江找人在卧室的墙壁上安装了一根两米多长的钢管,上边搭一条毛巾,锻炼老伴自己拉着毛巾站起来,来回走动,活动筋骨。郭余江老人说,妻子与他相依为命,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好她,与她携手共同走完人生路。

  2、陈翠华(女),54岁,市行知学校教师。18年来,她母亲一直身体不好,求医问药不断,2013年又因患老年中风而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她一人去伺侯,母亲虽然长年卧病在床,但直到去世身上没有起一点褥疮。父亲已90多岁,近一年来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洗脸、洗脚、穿衣、上药也都是她去打理,还要每天给他洗弄脏的衣裤。每天起早忙完家里的事,再带磁卡饭到学校上班,晚上回家又是重复着早上的所做的一切。80岁高龄的婆婆也瘫痪了,她同样也主动承担起喂饭、洗衣、洗脸,照顾老人的任务。儿子结婚后,她把儿媳当成亲生女儿,教育他们如何相夫教子,两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非常的孝敬。爱父母、爱孩子、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她要把爱传承下去,让家庭充满和谐。

 

  3、单小丽(女),35岁,市第一中学职工。近几年间,她的家庭遭遇接二连三的灾难,先是公公患上胆囊癌晚期,接着是高血压心脏病复发,公婆病情好转后,她的双胞胎儿子由于属极低体重早产儿,生命危在旦夕,抢救35天后,又相继查出视网膜病变、重度脑瘫疾病。在突如其来的命运打击面前,她没有被吓倒,勇敢地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经几个月的治疗后,两个孩子病情也有很大改善,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在她积极乐观心态的感染下,两个孩子性格活泼,智力发育逐渐正常。在公婆眼里,她是孝顺的儿媳,在儿子心中,她是坚强乐观的母亲,她用实际行动感动着身边人,传递着人间大爱。

  4、曾现春(女),21岁,商丘师范学院学生。她是一个出身清贫却坚强乐观的女孩,2009年母亲的精神疾患更加严重,父亲又突发脑梗塞生命垂危,经过抢救虽然幸运的保住了生命,但是右手右脚失去知觉,右半身瘫痪,失去了行动能力。15岁的她用稚嫩的臂膀支撑起整个家庭,完全失去了本应该属于她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2012年,曾现春的母亲去世了,她就独自担起照顾偏瘫父亲和年幼弟弟的重任。20139月,她考入商丘师范学院后,为了既不耽误学习又能更好地照顾父亲,她把父亲安置到了学校附近的一间出租房里,悉心照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内涵,用柔弱之躯为病重的父亲撑起一片爱的蓝天。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5、刘亚东,40岁,梁园区白云办事处大陈社区居民。他姥姥今年已是98岁,身体不太好,整天不能断药。26年来,他不离不弃,全身心地照顾老人。姥姥爱干净,每天早晨他都给姥姥洗脸、剪指甲,用湿毛巾擦头发。姥姥的衣服,他每天洗好晾干叠整齐,放在姥姥床头上,方便姥姥随手能拿到。为了照顾好姥姥,他放弃了自己的交际和娱乐时间,除了白天忙于工作外,每天晚上,刘亚东都要守在姥姥身边,洗衣做饭、端水喂药。邻居纷纷称赞:“为了照顾隔代亲人,他付出了这么多,这样的好人真是少见。”大爱至孝传美名,他的事迹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上刊登,引起社会关注。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6、李艾荣(女),61岁,梁园区纱厂退休职工。30多年来,她悉心照料患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儿子和因患病而瘫痪在床的丈夫,尽全力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儿子出生时患先天性智力障碍,四处求医却疗效甚微。20013月,丈夫突发脑梗住院,她全方位照料瘫痪丈夫10余年,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照顾儿子,一个人带着精神失常的儿子艰难度日。她经常说“我是水,他俩是鱼,他们一步也不能离开我。”2011年丈夫去世后,儿子失去了父亲这个朝夕相处的“玩伴”后,病情也不断加重,她又继续悉心照料儿子已30余年。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30多年来,她不离不弃,用大爱温暖着这个家庭。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7、胡景春,84岁,梁园区民族宗教局退休干部。几十年来,他和妻子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单位、邻居的一致好评。他和妻子均已84岁高龄,还常年照顾着88岁且双目失明、患有严重关节炎、一辈子没出嫁的姐姐。他每天给姐姐做可口的饭菜,给她洗脸、洗脚,多年如一日的侍候着,从没有一句怨言。他与邻居和睦相处,还经常主动清扫街道,热心参加公益活动,作为一名老百姓,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平凡中感受欢乐,营造了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8、李传喜,53岁,睢阳区李口镇李口村农民。21年前,哥哥、嫂子因煤气中毒双双离世,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由于当时的李传喜家里孩子多,一家人的生活本就过得很艰难,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传喜夫妻俩毅然把哥嫂撇下的三个孩子接了过来,承担起了抚养这几个孩子的重任。多年来,夫妻俩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成人,靠种地、走街串巷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并想方设法供他们读书成才。如今两个侄子、一个侄女都分别大学毕业,各自成家立业。因为善良和爱心,因为责任与担当,这对夫妻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成为十里八乡群众称赞和学习的楷模。

  9、黄素云(女),50岁,睢阳区冯桥镇小王庄村潘庄组农民。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但她又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婆婆身患癌症,她一个人精心照顾婆婆。201011月,不幸再次发生,她的丈夫惨遭车祸,从此卧床不起,成了植物人。当得知儿子车祸的消息后,婆婆病情加重,半年之后就去世了。丈夫的车祸、婆婆的去世给她带来无情的打击,由于丈夫不能动,也没有丝毫的意识,一日三餐全部需要喂,加上长时间卧床,小便失禁、大便干结,每次都需要精心照料。她就每天帮助丈夫擦拭身体,一遍又一遍的为其按摩全身。她给丈夫一遍遍讲述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和家的温馨,渴望丈夫能够尽快恢复知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默默的守候着丈夫和这个不幸的家。

  10、王统义,59岁,柘城县远襄镇余双楼小学校长。2009726日,儿子出车祸,右手和右腿都丧失了活动能力,儿媳见儿子不见好转,就改嫁走了,家中只剩下残疾癫痫的儿子及3岁的小孙子。20104月,他老伴突发脑梗塞,不能言语,右身瘫痪,在县医院治疗半个月,出院后服中药上千剂,刚刚能生活自理,丧失语言能力,像个痴呆一样,只会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王统义没有倒下,他一个人一边挑起家庭中的重担,一边处理学校事务,安排好学校的工作。几年来,他没有耽误过学校的一样工作,他所在的学校连年被评为县、乡级先进单位,每次质量检测在全乡都是名列前茅。

  11、杨传友,78岁,柘城县慈圣镇康屯村杨楼村农民。1962年他结婚后在七八里外的宋屯的岳父母家生活,2005年,88岁的前岳母得了重度老年痴呆,他不记被逐出家门之恨,毅然决然把她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赡养。时年,他年近七旬,还要照顾92岁的父亲。他家大门两侧各有一间房,岳母住一间,他住一间,日夜守护、照看,白天给她穿衣、做饭、喂饭,夜晚给她铺床,看着她睡着后才回屋睡觉。赡养一个老人不容易,赡养一个傻老人更不容易。老人吃饭不知饥饱、冷热,他就给她定时、定量、掌握着温度及时喂饭;老人常常大便干结,他不嫌脏,亲自为老人料理;老人感冒发烧有病了,他都及时送医院去看,从不耽误。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12、刘慧玲(女),49岁,夏邑县烟草局职工。二十年前,丈夫因公早逝,留下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女和一个支离破碎的家。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双重担,她勇敢面对,不离不弃,代夫尽孝,用柔肩担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二十年间,她照顾90多岁体弱多病的婆婆。 作为一名普通妇女,她坚持20年不改嫁,一心伺候婆婆、抚养子女。她用一颗孝心带给老人无限的关爱与希望,精心培育一双儿女成长,用一颗爱心守护着儿女成家立业。 人们常说“女人是半边天”,但是对于刘慧玲的家来说,是她撑起了整片天。她用贤惠,支撑着一个苦难的家庭,用善行,教诲着她的子女,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刘慧玲的事迹以情景剧、广播剧等表演形式被广为传颂。

  13、李玉龙,44岁,夏邑县骆集初中教师。他的父亲今年83岁,十年前患严重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因手术失败而双目失明;母亲李蒋氏今年84岁,十五年前患肺气肿、肺心病,生活举步维艰。三年前母亲又患心肌梗塞、脑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左肢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而卧病在床。为了母亲的营养能保持均衡,在她的流食里除了主粮,还要加进菜汁和肉汁,做成适合母亲口味的食物。因怕母亲身上长褥疮,他要定时定点给母亲翻身,坚持半夜起来给母亲按摩病肢。老母亲的身体恢复的很好,从最初的瘫痪卧床到坐轮椅,后来能摆脱轮椅拄着拐杖搀扶行走。他的所作所为,邻里乡亲看在眼里,赞在心里,都说好孝子不是单靠嘴巴夸出来的,更是用实际行动来印证的。

  14、周建喜,66岁,夏邑县李集镇张楼村前崔庄农民。母亲88岁时,因摔倒造成骨折,此后再不能动弹,一直瘫卧在床。母亲吃饭全靠他和爱人喂,喝汤用小勺或小管一点一点的喝。他与母亲在一个屋睡觉,母亲咳嗽一声,都能听见,赶紧过来服伺。母亲大小便全靠他服伺。他定时为母亲洗脸洗脚、擦身、换衣服,把母亲伺候得干干净净。为了让母亲吃好,周建喜两口总是想着法,变着样给母亲做着吃,这样做,母亲能够吃好,也不拉肚子,照顾起来也方便多了。周建喜母亲身体不好,其岳母身体同样也不好,他还照顾着已经80多岁的岳母。他凭着一颗善良仁爱的心,无怨无悔照顾着老人,其事迹影响和感动着周边的人,受到乡村邻里的一致称赞。

  15、李运修,50岁,夏邑县北岭镇潭楼村农民。他3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老母亲,让卧床30多年,现已102岁的老人安享天年。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他几十年一日三餐一勺一勺的喂,拉屎撒尿他也不嫌脏臭。为了尽快让老人康复,他每天给老人按摩,天气一好,就搀扶母亲晒晒太阳,在院子里走动走动。自己本身就有右腿残疾,但为了让老人顺利康复,他总是忍住疼痛,尽力搀扶,老人的病慢慢好转。他不仅悉心照顾自己的老母亲,还把大爱奉献给自己捡来的孩子,19年前拾到被人丢弃的小孩,并拖着残疾的腿,想方设法带着婴儿四处求医。在他的坚持努力下,频临夭折的婴儿活了下来。为了给孩子买奶粉、凑齐上学的钱,他在出门不便的情况下,托人捎来手工活,编制中国结,为使孩子能接受正常教育,他默默的支撑着这个家。

  16、蒋彩霞(女),55岁,夏邑县济阳镇济东小学教师。她的丈夫2007年因突发性脑溢血瘫痪在床,公公婆婆八十多岁了,照顾家人的重任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2013年,公公因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她给公公洗头洗脚,量血压,按摩,按时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公公大小便失禁,她不厌其烦地帮他换洗,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慢慢得到了恢复。躺在床上的丈夫每当看见她忙碌的照顾家人,泪水就止不住下流。老人看到儿媳妇照顾自己如此辛苦,想绝食一死了之。她哭着说:“爸,别多想,我们谁都不嫌弃你,虽然你们不是我亲生父母,可和你们生活三十多年,早已把你们二老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作为子女,照顾你们、孝敬你们是我的责任。”多年来,蒋彩霞日复一日做着这些繁重的事情,让老人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17、倪素芬(女),48岁,夏邑县韩道口镇刘集村农民。2010年,婆婆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洗脸,梳头,喂饭。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倪素芬就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婆婆买奶粉、面包、鸡蛋改善饮食。由于婆婆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经常把大小便拉在床上甚至裤子里,倪素芬总是非常耐心的给老人擦洗秽物,擦洗身子,找来干净的衣裤给老人换上。一次婆婆大便干燥,她让婆婆趴在床上,自己跪在地上,她边给老人揉肚子,边用手指从肛门里扣出粪蛋,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防止婆婆患上褥疮,她每天给婆婆擦洗两次身子,床单更是经常换洗。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也懂得了孝老的道理,她经常告诫孩子,孝顺老人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

  18、许凤勤(女),60岁,虞城县田庙乡后刘村农民。2014528日,对普通农民许凤勤一家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面对儿子刘景不断恶化的病情,面对无情的病魔和死神的召唤时,已年过六旬的母亲许凤勤挺身而出,不顾家人反对,冒着生命危险捐肾救子,用自己的肾脏赋予儿子刘景第二次生命,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神圣与伟大。博大的母爱令人动容,《京九晚报》、《商丘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20147月她荣登“中国好人榜”。

 

  19、李洪伟,男,42岁,睢县烟草专卖局安保科司机。2006年,母亲因患脑血栓导致偏瘫,从此就卧床不起,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瘫痪在床的母亲必须时刻有人照顾,父亲也不愿意住楼房,他就帮女儿转了学,全家从商丘搬到睢县,和父母挤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就这样,他们在父母那里一住就是九年。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母亲身上从来就没有生过褥疮,屋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异味,母亲的身体也有所好转。2014年父亲又突发脑血栓,经过抢救,父亲虽然恢复了意识,但因为脑血栓引起了并发症,造成下肢没有反应。他坚持给父亲端屎端尿、擦拭身体,把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始终坚信,家有老人,能尽孝心,才算是享受天伦之乐,这美满和谐幸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0、孙冬梅(女),46岁,睢县纸厂下岗职工。2007年,丈夫患脑出血,并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公婆也因承受不了打击当年相继去世,孙冬梅的天仿佛要塌了,不知多少个日夜不能入眠,也不知多少次以泪洗面。为了能使丈夫早一天康复,她坚持每天早上和傍晚,用三轮车拉着丈夫出去散心,挽着他锻炼,回到家中为他按摩,一口口的喂水喂饭,晚上等儿子丈夫都睡了,她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做家务。八年间,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过一顿安稳饭。八年来,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她细心的照料下,丈夫的身体在慢慢的恢复。她用自己的瘦弱的身躯为这个家遮风挡雨,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尊老爱亲的赞歌。 

  21、蒋卫红(女),46岁,睢县中医院职工。她结婚时,公婆身体不好不说,里屋还躺着一个高位截瘫的婆家二哥,结婚后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自然落到了她的肩上。二哥时常会拉在床上,她就主动去洗,婆婆感动地泪流满面。她坚持给婆家哥哥洗衣喂饭,擦洗翻身十余年,到去世身上从未长过一块痔疮。哥哥在去世前眼泪汪汪的喊着蒋卫红的名字说:“卫红,这辈子辛苦你了,我很知足,上天给了我一个好弟媳”。二哥去世后,婆婆又得了脑出血、抑郁症,长期卧床不起,她就定好闹钟,坚持两小时给老人翻身一次,每晚都要起来五六次,又是十余年从无间断。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有所好转,心情变得开朗。现在要是有人问她长寿的秘绝,她说:“得有个像俺这样的好儿媳妇才行。”

  22、顾丽英(女),35岁,宁陵县孔集乡蒋堂村委八卜村农民。顾丽英一家6口人,62岁的公公已偏瘫12年了, 9年前丈夫又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家中两个男人都倒下了,顾丽英便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一年四季田间的农活不断,还要照顾丈夫、伺候老人、抚养幼小的孩子。为了挣钱给丈夫、公公看病,供养孩子读书,她不顾身体虚弱,跑到建筑工地上打工。“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跨不过的坎!”她一直这样激励自己。她一个人虽然苦,虽然难,但她坚信:只要默默坚持,只要负重前行,等到有一天丈夫痊愈了,孩子成才了,家里的生活就会幸福美满。在她不离不弃精心照料下,终于用满腔的爱唤醒了丈夫。她那份为人妻、为人母的担当情怀,让四乡八村的乡邻感动和钦佩。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 。

  23、郑文梅(女),45岁,宁陵县华堡镇赵石庄村农民。郑文梅丈夫病逝后,她带着3个孩子与丧妻的葛景军重组家庭。她后娘想着亲娘事,让亲生的女儿放弃学业,让再婚丈夫的女儿读书;她不分亲疏心眼实,对待长辈延续儿媳的孝心,用自己从原来婆婆家带来的“私房钱”,为再婚丈夫的父母翻修房屋,独自伺候年迈的公爹婆母,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冬天拆洗衣被,夏天洗衣端茶,她冲破世俗、为患病的公公擦屎刷尿,邻居无不为之动情。十年如一日,她用母爱照亮子女心灵,用心血书写家庭和美,用行动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筑起一座母爱无私大爱无疆的丰碑,释放出质朴的人性光辉。2014年荣登“河南好人榜”。

 

分享到:
文明简报
中国文明网联盟
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文明商丘 承办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