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在商丘·最美逆行者-k8凯发

    
k8凯发 区县动态 乡村振兴 出彩河南 文明村镇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商丘好人榜 文明资料
聚焦 图片新闻 主题活动 文明讲堂 未成年人 志愿通知 我们的节日 文明百科
/>
关于第六届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公示的公告
责任编辑:  来源:商丘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01-04
  为深入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文明河南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商丘市文明委《关于印发〈第六届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商文明201416号)文件精神,经各县(区)推荐,市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审核评选,报市文明委领导同意,拟授予黄伟等100名同志“第六届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从2015年15日起,公示期一周。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并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于公示期结束前寄发至商丘市文明办。地址:商丘市府前路市委1号楼1911房间,邮政编码:476000,电子邮箱:,电话:03703289987
  

第六届商丘市文明市民标兵事迹简介

  一、市直(19名)

  1、黄伟,男,44岁,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20085月,黄伟发起成立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自此,开启了他无怨无悔的志愿救援之路。“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这是黄伟铁血丹心的誓言,也是每一位队员入队时必须和妻子一起亲笔签字的保证书。6年来,为了恪守这铁骨铮铮的承诺,黄伟带领着80名队员,配合市110指挥中心、商丘市海事局积极接受群众求助,参与义务救援303次,挽救生命45人,打捞出溺水者遗体250具,打捞群众财产价值650多万元。他们的救援足迹遍布豫鲁苏皖等地,被当地群众热情地称为“商丘好人”。他带领队员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上课堂,给孩子们讲解水上安全知识,用救援队所经历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6年中对全市146所学校,开展了水上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30多万张。他说,一次宣传就可能避免多次事故的发生,敲一次警钟,孩子们就能多一分警惕。20136月,黄伟组织救援队中1845岁,符合年龄条件的14名队员一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49月,他又成功捐献18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北京接受治疗的一位白血病年轻妈妈带去重生希望。他的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网及省内多家媒体报道。他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河南省首届十大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张晓华,男,40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2013123日早上,在商丘市区路遇一车祸现场时, 他毫不犹豫驾车急救伤者母子,在医院门口的急救通道口等待时,得知伤者母亲的钱包因受车碰撞掉在了事故现场,身上没有钱,他又掏出了2000元钱塞到了她手里,直到医院医生接诊妥善安置后,张晓华才悄悄离去,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资料和k8凯发的联系方式。在伤者家属的强烈请求下,为找到这位好心人,商丘广播电台交通频道通过广播全城寻找这位商丘好人,商丘日报、平安商丘微博发出消息,动员市民寻找好心救人的私家车主。在众人都在寻找这位好心人的时候,他却藏在了名利背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商丘好人”精神。张晓华助人为乐的事迹公开报道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母子遇车祸好心司机送医不留名》为题,报道了他在危难中救人的英勇事迹。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商丘日报等报纸,人民网、新华网等10多家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报道、点赞,张晓华的事迹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向张晓华同志学习的决定,为其记个人一等功。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作出批示,号召全市人民向张晓华同志学习,弘扬文明新风。他先后荣获“河南好人”、“第三届商丘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3、李东亮,男,39岁, 商丘市义工联合会会长,三级伤残军人。14年前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在家乡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成功地接受了肾移植手术,获得第二次生命。重获新生后,2005年他注册成立商丘义工联,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让生命之路在奉献中延伸。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商丘市义工联已由当初十几个人的义工小组,发展壮大成为拥有义工会员4000多人的好人群体。并组织成立了“关注夕阳”、“生命之光”、“助你成材”、“爱我家园”四个项目服务组,先后成立了“党员义工之家”、“爱心企业家联盟”、“爱心艺术家联盟”、“爱心专家联盟”、“爱心让座团”、“爱心红娘”、“爱心顺风车队”、“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点”等爱心服务组织,开展了“我带老人逛古城”、“我为古城洗把脸”、“温暖送百家”、“关爱贫困母亲”、“关爱留守儿童”、“手拉手关爱贫困生”、“孤儿爱心之旅”、“冬日暖阳爱心总动员”、“爱心200”助学行动等大型爱心公益活动,叫响了“全国义工看深圳、中原义工看商丘”的口号。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新农村义工工作站,积极引导新农村义工开展各项义务服务活动。开展大型环保活动100多次,资助贫困生1000多名,帮抚弱势个体2000多人,设立爱心帮抚站16个、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点62家、爱心顺风车213辆,吸纳爱心企业家60多人,捐建新农村爱心小学一所,成立工作站近30家,为重病患者募集善款200多万元。李东亮用实际行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传播着大爱,实现并延续着他的爱心梦、公益梦、慈善梦、和谐梦!他先后被评为商丘市道德模范、商丘市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商丘市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等,并荣获“2013中国最佳公益精神奖”。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商丘电视台,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媒体都对李东亮和商丘义工联的先进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河南好人中原行”对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4、孙晓艳,女,34岁,商丘市地方税务局干部。负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九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播撒下辛勤的汗水,一年一个台阶浇灌着文明之花,商丘市地税局也从一个省级文明单位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晋级,并最后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她堪称商丘地税系统宣传教育工作的“智多星”,在创新“三室一厅一廊”建设中,她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为单位的文化生活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她一直热心投身公益,是地税系统志愿者活动的“领头雁”,2014年417日,商丘人民广播电台以《扶起向善的心》为题,报道了她在路边扶起老人并送诊的感人故事。她先后荣获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省级“星级志愿者”、商丘市优秀青年卫士、商丘市“巾帼建功”标兵、商丘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诸多的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

  5、曹艳玲,女,33岁,商丘市农水技术指导站助理工程师。她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立足本职、锐意进取,作为单位的女工委员,关注单位女职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在生活中,她不仅是一位温顺贤惠、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更是一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倡导新风的文明市民,并时刻牵挂着灾区困难儿童,通过相应机构寄些钱物,努力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6、张承庆,男,37岁,商丘市实验小学教师。他自觉遵守市民守则,勇做新时期的文明人,处处体现文明风采。他热心公益事业,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始终坚持“远亲不如近邻、与人为善”的道理,并把这份爱延伸到亲朋邻里。在后勤岗位工作的16年间,他对工作的热情始终没有改变,心里时刻装着工作,兢兢业业、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创新,把枯燥无味的岗位打造成鲜活生动的服务窗口,使后勤工作成为学校里的新亮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先后被评为“商丘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十佳教育工作者”、白云办事处“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

    7、王玉华,女,53岁,商丘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她积极向上,热心助人,是年轻老师心目中的“王妈妈”,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刻把职业道德规范放在首位,刻苦钻研专业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创新和组织协调能力。她是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商丘市优秀教师、名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优质课教师、优秀辅导员。她设计的科教方案两篇被选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用书,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制作的玩教具、电教片获省、市级奖,编排的童话剧《1 1》和《怎么办》获省文艺节目一等奖,并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演出,所辅导的幼儿小戏迷多次获省、市梨园春擂主。

    8、苏蕊,女,35岁,商丘联通公司市场部员工。苏蕊在上大学时,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经常和同学们一起义务献血。大学毕业进入商丘联通公司工作后,她依然热心公益事业,坚持义务献血,总量达到2000多毫升。20056月,商丘红十字会为建立中华骨髓库采集样本,她和丈夫王飞双双成为商丘市第一批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给他人带去了新的生命和希望。

  9、冯慧,女,39岁,商丘市统计局干部。参加工作20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负责全市31719家法人和4677家产业活动单位经济发展成果全面核算,为商丘商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保障;她建设完成了商丘市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填补了商丘产业集聚区电子地图绘制的技术空白;她改革创新,完成了全市1670家一套表调查单位数据的跨级报送,开创了全市统计数据联网直报的先河,《中国信息报》专题进行了宣传报道;她在骨折期间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说,每天拄着双拐坚持上班,带病完成了238家企业的审核申报工作。她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普查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统计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四届商丘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商丘市优秀青年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商丘教育电视台以《数海扬帆青春无悔》为题拍摄制作并播出了冯慧同志的先进事迹专题片;《中国信息报》、《中国统计》、《河南青年报》、大河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冯慧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10、张志远,男,35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他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工作量十分大,但他总能理清思路,一丝不苟,把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他坚持以校为家,敬业奉献,每天中午、晚上都在学校值班,从没离开过学校。接待大量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访,他总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坚持把矛盾消化在他这里,既教育和处理了学生,警示了他人,又取得了家长的配合,从没有留过任何遗留问题。从事德育工作三年来,在别人看来,整天与违纪生打交道,会心生怨气,但他却认为,德育工作里蕴含着他的梦想。工作后他最大的感悟是,能把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校正成为优秀学生是他最大的追求,是非常有价值的。

  11、张新慧,女,35岁,商丘市第一人民院眼科口腔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15年来,她凭着对护理工作的挚爱一直工作在一线,非典、手足口等重大疫情期间,她总能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其中。任护士长后,工作压力更大了,不幸的是还有一个更大的重担压在了她的身上,爸爸和公公相继患上脑出血,瘫痪在床,她就把公公、婆婆接到自己家,和哥哥轮班护理,晚上再抽空跑去照顾爸爸。但不幸并没有止步,婆婆又被查出胃癌晚期,已经错过了手术时期,她心理接近崩溃,但她仍然选择了坚强,因为她知道家里和科室都需要她。她就这样坚持着,既没有耽误工作,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她认为,作为一名护士,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懂得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等。

  12、张建昆,男,55岁,商丘市气象局干部。自1998年至今16年时间里,累计献血量10000毫升,相当于3个成年人的全部血量,按照救活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所献的血可以救活10个人,被誉为“献血状元”。2008年荣获由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06-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百善孝为先”,平时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张建昆都抽时间陪伴父母,几十年用一颗孝心温暖着父母,在社区群众中传为佳话,了解他的人无不对他竖起大姆指。如今,父亲已经90多岁,母亲也80多岁了,正在享受着四世同堂带来的天伦之乐,这个其乐融融的家庭招来了街坊邻居羡慕的目光和社会各界的敬重。

  13、周晓明,男,54岁,商丘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大队干警。在20多年的交通管理工作中,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多年如一日耕耘不辍。他先后从事过勤务管理、事故处理、警务督察、违法处理及法制工作。虽然岗位不同,但他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法律素质和娴熟的业务技术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的信任、肯定和同事们的称赞好评。他荣获“全省京珠连霍高速公路整治超速行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先进个人”、“2008年度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度全省交警系统规范执法示范标兵”等称号。

  

  14、李永春,男,49岁,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商丘分公司商丘北站收费站站长。他靠勤学苦练,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他借大胆创新,送去了人性化的服务;他无怨无悔地领着商丘北站员工奋斗在征收工作的第一线。担任商丘北收费站站长后,没请过一天假,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妻子有病了他不能好好照顾,儿子快上大学了他从来没有接送过一次,母亲重病住院时,姐弟们轮流照顾,他只能忙里偷闲去看望一下,轮照看时就只能请妻子和弟弟们帮忙。小家没时间照顾,收费站这个大家庭他却最用心。商丘北收费站全站47名员工在他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2011年商丘北收费站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15、刘鹏,男,37岁,商丘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教育科科长。参加工作近20年来,他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了尽快构建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他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工作,经过4个月的努力,人口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软件在全省率先完成,实现了全市各级各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驻村工作期间,他为驻村筹集4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修缮了该村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逢年过节,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开展慰问、帮扶、救助。他所在的市人口计生委“扶弱培强”工作队荣获市委组织部授予的先进工作队的荣誉称号。任宣传教育科长后,相继刊发人口计生工作新闻稿件200多篇,在商丘电视台相继播出新闻60多篇。

  16、黄修起,男,49岁,商丘烟草专卖局总会计师。工作30年来,黄修起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感恩奉献”,主持财务科工作后,他创新推行“总额预算、大额审批,费用审核,资金统配”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全市行业当年扭亏为盈,三年内将3.8亿元潜亏包袱消化完毕,该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烟草财审会议交流推广。任市局总会计师后,围绕“全省一流、全国先进”总体目标,构建全市对标体系,主持研究的三位一体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课题,获河南省烟草专卖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30年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入职时“爱岗敬业、感恩奉献”的诺言!被评为商丘市道德模范,获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

  17、窦晓梅,女,38岁,商丘市住建局监察队干部。她是监察队一位执法队员,更是公婆眼里的好媳妇,街坊邻居眼里的模范典型。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每天下班后,不管时间多晚,她还总要第一时间到婆婆身边,伺候公婆和90多岁的婆爷爷,为的就是让老人吃得好、不受罪。她不但把自己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邻居的大事小情她也是能帮就帮,从不吝啬。她帮助邻居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无私的奉献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18、张凤梅,女,47岁,商丘市回民中学教师。她二十年如一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200911月,70多岁的公公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半年后,母亲突然间大脑大面积出血,一面是公公住院治疗,另一面是母亲长期在icu观察。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年多,她每天早起晚睡,把家庭、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本着“尽量照顾好老人,绝对不耽误工作”的思想每天忙碌着。辛苦终会有回报,她所带的三个班那年的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先后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教师”、“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19韩雪迎,女,35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2000年她毕业分配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2003年非典爆发,人们谈“非”色变,打赢“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全国的白衣天使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当时她正在休婚假,而疫情就是命令,她毅然决然投入到了“抗非”工作中。20094月,韩雪迎的母亲遭遇车祸住院,连续进行2次开颅手术,一直处于昏迷病危状态。而此时,正值手足口疫情防治的关键时刻,急诊科每天工作量多达300多人次,病人多,护理人员少,人手告急,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韩雪迎忍痛把病危在床的母亲交付他照管,毅然投入到疫情一线工作中。14年来,她坚持工作在急救护理第一线,经她急救的病人不计其数,不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一束束生命之花。她先后被院评为“五星级护士”、“百佳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标兵”、“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被评为“商丘市道德模范”,2014年荣获河南省“最美护士”荣誉称号。先进事迹被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商丘电视台《热点直通车》栏目以“生命护士”、“急诊护士一天”为主题分别进行个人专访,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医药卫生报、中国工人日报先后以“最美护士”为题对她的事迹进行报道。

  二、梁园区(11名)

  1、刘方,女,35岁,梁园区白云街道办事处清江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她把群众当亲人,带动党员干部整修背街小巷6条,疏通下水道5000余米,安装路灯40余盏,党员潘孝端出车祸成了植物人,刘方连续几年帮扶,节假日到其家中慰问,送去慰问品,并帮她们办理了低保,为他的孩子申请了助学金,她发动党员干部为身患重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老党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捐钱捐物,为社区25名困难户和下岗职工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她成立了社区“活动中心”,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健身室”等,并组建了老年秧歌队、豫剧队、合唱队、模特队、舞蹈队,经常参加比赛和演出。清江社区党总支先后荣获河南省“四就近”工作示范社区、河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社区、商丘市“文明社区”、商丘市“十佳双拥”社区。刘方同志也先后被评为商丘市“孝亲敬老之星”、商丘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梁园区“文明个人”、优秀社区党支部书记、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王红梅,女,41岁, 梁园区芙蓉街9号工行家属院居民。王红梅的爷爷奶奶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平时头疼发热、吃喝拉撒洗都是她这孙媳妇忙里忙外的侍候。2007年,爷爷刘明初老人突发心脏病入院治疗1个多月,王红梅坚持每天送饭,并陪在床边给她解闷。晚上睡觉前,还给她洗脚,盖被子。奶奶得了中风,需要每天跑20多里路做针灸治疗,为了避开病号高峰期,让老人多休息,红梅总是在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3点,骑车带着奶奶针灸治疗。就这样坚持了45天。王红梅的奶奶做胆切除手术住院的时候,红梅帮她洗澡、擦身子。为了方便照顾老人,王红梅舍弃了自己小家的幸福,硬是搬回来和公婆住在一块。红梅不仅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和妯娌们相处得也很和睦,一家人和和气气。邻居们有啥事,她也热心帮忙。

   3、邹瑞莲,女,60岁,梁园区海亚春天小区业委会副主任。自担任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以来,他深入业主家中,了解和掌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业主排忧解难,维护业主权益。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把居民关心关注的事情记录下来,一件一件地帮助他们解决。只要是社区里的事,争取第一时间赶到,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她带领小区业主参加社区组织的“新年联欢会”、“厨艺大赛”,配合社区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和“六城创建”活动。还组织业主成立了健身操队、腰鼓队、彩扇队,活跃了业主的文化生活,又融洽了邻里关系。她协调邻里矛盾,参与民事纠纷调解工作,用真诚、用笑声化解了一个个矛盾,提高了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4、 黄玉春,女,42岁,梁园区公用事业局园林绿化管理处职工。她认真履行职责,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黄玉春同志总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使苗木及时得到防治,既大大降低了苗木的死亡率,又提高了绿化苗木的观赏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黄玉春同志经常在生产一线把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讲授给广大职工,在各种花灌木的修剪工作中,黄玉春同志一向是提前制定好修剪计划,带领职工一条路一条路的逐步完成修剪任务,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总是满身灰尘,手上磨出了厚厚的手茧。在日常生活中,黄玉春同志尊老爱幼,和睦邻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始终坚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5、肖德章,男,56岁,梁园区建设办事处肖庄村党支部宣传委员。他长期帮助困难村民,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使其脱贫致富;还经常带领家人一起去关心照顾本村的孤寡老人,村民范金河,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肖德章经常给其提供现金帮助,让其购买生活用品。村里的道路坏了,凸凹不平,他主动义务修整,并且还想办法买来各种材料,组织党员干部一起修。村里的外排水一直不好,晴天路面也到处是水和淤泥,异味刺鼻,又是他站出来义务拿钱找人为村里修了一条下水道。为提高村民的科学种植技术,他特意去参加一些培训学习,购买一些学习资料,将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所有村民,他不仅在村民眼中是一位“大好人”,也是邻村商丘军用饮食供应站全体职工心目中的“热心人”。每逢有部队到军供餐,肖德章同志都会来这里和职工一起劳动,甚至包揽其最脏最累的活。

    6、李洪亮,男 ,62岁,商丘市梁园区中州办事处解放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委班子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商丘市第一个村级文化广场,配置了音响、灯光和超大屏幕彩电,经常聘请文艺团体为群众演出;投资50余万元,对新村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统一粉刷了村内所有道路、墙壁,协调电信、电力等部门对村内线路进行了规范,统一规划、绿化、美化了村室和村内主干道,新村实行封闭式管理,24小时保安值班巡逻;投资20多万元扩建了老年人活动室、健身室,投资40多万元新修了滨河油路,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村办小学,村民子女入学全部免费;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村级医院,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投资50多万元建成商丘市第一个绿色网吧,专门为“绿色网吧”配置了自动屏蔽不良网站的上网软件。他被评为“梁园区劳动模范”、“商丘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委会主任”

 

    7、姜克印,男,49岁,商丘市第八中学教师。他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30年,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上级的肯定。他认真钻研业务,在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发表了论文“初中代数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有效纠错”。参加编写的《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的《创新思维同步开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先后被评为 “商丘市优质课一等奖”、“商丘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商丘市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省优秀辅导员”等一系列荣誉。

  8、王飞,男,33岁,商丘市第七中学教师。他在生活上关爱班级里的外来务工子女,多次送给学生衣服、给孩子买饭、帮助补课,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他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中途掉队或流失,连续十几年学额巩固率100%2005年,王老师加入爱心志愿者队伍,并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志愿者。201311月的一天,王飞老师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骨髓恰巧与浙江省杭州市一名陌生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相符。没有丝毫的犹豫,王老师立即进行血型匹配,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植入了白血病患者的体内。2014年,王飞老师成立了“王飞志愿者服务队”。王飞老师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其班级被区团委评为“模范班级”,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区级的写作朗诵比赛中获奖。他本人先后获得梁园区文明教师、商丘市优秀班主任、商丘市杰出志愿者、商丘市第二届五四青年奖章、“商丘市师德标兵”、河南省研究课题二等奖。

   9、杨庆华,男,44岁,梁园区王楼乡杨油坊村党支部书记。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杨庆华起早贪黑搞调查,积极协调为杨油坊村打机井10眼,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在杨油坊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他多方争取资金,共修水泥路6公里,安装路灯60多盏。他长期帮扶4户困难户,春耕时为他们送去化肥、农资,农忙时帮助他们干农活,冬天为他们送去燃煤。他积极号召班子成员、有条件的党员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并带头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多年来他无偿花在村上、群众身上的钱物已经达到几万元。他捐资建了一所三层标准教学楼,一座村级敬老院,一座标准化村室和文化活动场所,并配套添置了图书、体育器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了使群众富裕起来,他动员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作物,人均收入增加500元以上。他每年组织本村村民500余人次到自己创办的霞光玻璃集团务工,这一项就增加了农民收入50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该村获得了省级“五好”先进党支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10、王千里,男,37岁,梁园区卫生局办公室科员。该同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面对“非典”、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传染病暴发疫情,他组织建立了区疾控中心疫情流调组等处置组织,他多次组织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校、托幼机构、个体诊所宣传培训、演练,经常深入10家乡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组巡回检查指导基层预防宣传工作落实情况。每年的“学雷锋月”活动期间,组织全区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在市区中心广场、巡回到各个乡镇、街道人口密集地段对过往行人开展免费义诊、慢性病预防咨询服务、发放居民健康素养手册等,他在《人民网》、《中国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医药卫生报》、《大河网》、《商丘日报》,《商丘电视台》、《京九晚报》、等媒体发表报道500余篇。先后被评为区“信息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区“文书规范化写作先进个人”、市“党务工作先进工作者” 。  

   11、赵颖,女,38岁,梁园区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她视病人如亲人,视职工如朋友,她团结带领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把原来的中心创建成河南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她开展社区医疗“结对子”活动。主动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商丘市中医院结对子,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她经常邀请市、区健康教育所、区科协及市级医院科室主任扶持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率先在中心启动了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了患者的费用,社会反响很好。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省健康教育所、市(区)卫生局、区政协等领导先后到中心考察、调研她先后获得了梁园区“三八”红旗手、梁园区“优秀党员”、“商丘市卫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睢阳区(10名)

   1、秦鹏,男,29岁,睢阳区卫生局科员。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跟我来”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他积极义务献血,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到爱心献血屋献血,累计献血已达600毫升。在区妇联组织的“爱心接力、绿色传递”活动中,为帮助农村妇女儿童度过一个温暖的冬日,他积极捐献衣物,甚至把刚给自己孩子买的新衣服也捐献了出去。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他的一言一行却时刻影响着、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梁冰,女,36岁,睢阳区文化中心校校长。大学毕业以后,她带着对教育的执着热情,开始了辛苦并享誉很高的教师生涯。她注重在教学中创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仅仅一年时间,就将一个仅有300名学生的学校成绩由全区第19名提升到第全区第4名。她的丈夫是一位军人,为了做好丈夫的坚强后盾,她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事务,确保丈夫献身国防无后顾之忧。对家庭生活的艰辛付出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她于2014年建军节前夕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商丘市首届十佳军嫂。并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

   3、李良刚,男,47岁,睢阳区新城办事处东乔楼村村民。20148月的一天,他到运河附近寻找打井队,为宋楼老年安置房打水井,在走到运河附近,看到一个年轻小伙骑着三轮车掉入河里,努力挣扎着。李良刚同志毫不犹豫,把车子一扔,随即跳入河内,游向落水者,由于落水者年轻,体重有七八十公斤,且上身没有穿衣服,身体很滑,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捞上来。上岸后,他询问落水者家里的电话,发现落水者受了惊吓,言语不清,连续说了两个电话都是错误的。路过的群众帮忙报了警,浑身湿透、疲惫不堪的李良刚和周围围观群众共同帮助落水者联系其家人,待落水者情绪稳定后,李良刚同志默默离开了人群。2014818日,京九晚报对其英勇救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4、孟红云,女,50岁,睢阳区财政局副局长。她关心职工生活,每年为职工和退休人员进行体检。宋集财政所干部侯卫磊家中发生火灾被烧伤,她和局党组成员发动职工捐款5000多元给予救治。她利用节日举办演讲比赛、有奖征文、机关运动会,活跃了机关气氛,增进了团结和友谊。她带头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单位职工形象焕然一新。她还积极参与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她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冯桥乡,为该乡孟水坑村困难群众两次捐款6000多元,为该乡曹庄村困难党员捐款4000余元。贫困学生屠岩莉被南开大学录取后,又发动干部职工捐款2000多元。她还向上级争取资金25万元,为孟水坑村铺修了水泥路,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孟红云本人年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5、张仁华,男,40岁,睢阳区人民法院政治处副主任。他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活动,带领院内年轻同志在交通繁忙时段到交通路口,走上马路,走上公交车,开展交通文明督导活动。积极开展“跟我来”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睢阳区法院志愿服务队,负责组织志愿者们在节假日开展“跟我来”志愿服务,多次到金世纪公园、南湖公园等公共场所清扫垃圾,美化环境。在负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带领三位年轻同志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时间完成各环节工作任务。

  6、侯杰,男,40岁,睢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干部。他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困难,组织参与银行与企业之间对接,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他协调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共为企业融资10.7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他积极参与筹备展销会、洽谈会、企业服务及企业宣传工作。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一带一展”(即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上线、首届商丘针织童装产品展销会)两大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得到有关领导和企业的高度评价。他连续多年被市、区评为“企业服务先进个人”、“百日攻坚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7、王付丽,女,33岁,商丘市公安局宋城分局民警。由于长期加班加点工作,王付丽同志患上颈椎、腰椎突出的职业病,但她毫无怨言。去年她检查出身患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整夜失眠,经常感冒,身体无力,但是她没有因为自己有病而耽误一天工作。她利用村内广播、印发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使受教育群众达1000余人次。她给困难群众捐钱捐物,并组织人员为困难户收玉米、干农活。与单位同事办理一起治安案件时,由于案件当事人夫妻双方都受到治安拘留的处罚,她主动在当事人受到处理期间帮助当事人的孩子学习,帮助当事人的老母亲干农活,干家务。她利用写作特长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发稿100多篇。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辖区300多名居民及单位同事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和心理宣传工作,解决调解矛盾纠纷200多起。近几年来王付丽同志办好人好事100余件,关于她的表扬信就有10余封,被各级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报道19次,她救助过孤寡老人,帮助过留守儿童、贫困户,救助过跳河妇女,亲手解救过被绑架的小女孩,被新闻媒体及上级领导多次表扬表彰,她所获荣誉称号有30多个,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8、张晴,女,26岁,睢阳区国税局干部。作为一名党员,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设文明河南。身为一名年轻的税务工作者,先后在局办公室、信心中心和办税服务大厅工作,主动并耐心解决纳税人的困难,用微笑服务群众。个体工商户进行网上申报,很多纳税户没有相应的网上申报经验,不知道如何操作,她耐心帮助纳税人进行相关的流程操作,并留下自己的k8凯发的联系方式方便咨询,她曾拿出资金帮助被热水烧伤全身80%皮肤的小女孩,并号召身边的家人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孩子。

  9、于桂芝,女, 67岁,睢阳区光明小区居民。她积极参与社会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领社区居民成立腰鼓队、门球队及开展老年舞蹈健身活动,积极参加老年义务巡防队工作。她不拍苦、不怕累,想尽办法多方筹集资金,筹集活动材料、音响、书刊和服装。积极协助社区做好居民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的矛盾化解工作,当得知谁家有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时,主动登门、千方百计的做说服工作,还经常为社区居民子女牵线搭桥,但从来不图名、不图利。她积极参加市、区领导组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社区领导的表扬和居民的好评,并多次被睢阳区和社区评为先进工作者。

  10、戚昌安,男,58岁,睢阳区临河乡秦楼小学教师。2000年他因腿痛查出骨股头坏死,医生建议他请假休息,但他依然拄着双拐坚持工作,最后疼的实在不行了,才在校领导的“逼迫”下同意做手术,而此时已错过了做手术的最佳时期,最终只能以双拐相伴。他每天拄着双拐“挪”进教室,在黑板上板书时,他把右拐杖放在桌边,用左拐杖支撑,腾出一只手写字,一节课下来经常是满头大汗。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就让他坐着给学生们上课,可他说坐着上课看不到后排学生的情况,效果不好,坚持一下就好了,可他这一坚持就是14年。好多调皮的学生说,戚老师这样给我们上课,再不好好学,就真对不起他了。他的行动激励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心底感谢这位拄拐坚持上课,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付出总有回报,他所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他也多次受到中心校表彰,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他的的事迹被《京九晚报》、商丘教育电视台、河南教育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四、夏邑县(10名)

  1、李博,男,32岁,夏邑县财政局干部。 2013年7月13早晨630分左右,李博在县城南区运河桥西侧拍摄荷花时,发现一名少女不慎落水,在河中无力挣扎,旁边一名少女紧急呼救。见此情景,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勇救落水少女。在施救中他一只手奋力划水,一只手托住落水少女,艰难地游向岸边,成功将落水女子抱到一块草坪上,并联系救护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抢救。上岸后,虽然浑身湿透,但他没有回家换衣服,直到少女苏醒过来后,李博才离开现场,他的义举一时被群众传为佳话。他被夏邑县团委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并被夏邑县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张彦军,男,50岁,夏邑县车站镇沈庄村村民。他2006年就任沈庄村支部书记以来,恪尽职守,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夏邑县蓝天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在他领导下,诚信经营,年产值1.8亿元。他对附近乡镇的农户,优先提供菌种、稻草、牛粪、机械翻堆、技术指导和销售信息等系列化服务,带动周边杨集、王集、李集等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发展食用菌大棚1000多座,从业菇农9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年来,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出资10多万元修了村内道路,在金秋助学活动中,捐资2万元帮助两名贫困大学生,捐款捐物价值1.2万元慰问本村无保、困难户等。并安排多名附近的残疾人在公司就业,充分彰显了张彦军朴实善良、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新时代农民形象。

  3、秦均文,男,76岁,夏邑县普法协会会长。在这位年近八旬老人的倡导下,夏邑县普法协会在所辖24个乡镇都建立了普法分会,拥有志愿者1100多人,普法协会常年活跃在夏邑大地上。协会根据会员特长,下设普法宣传队、民事调解队、养生科普队、文艺演唱队、路政服务队6个专业志愿队。秦均文老人经常带领志愿者深入到学校、机关、街道、乡镇进行普法宣讲,6年来行程万里,宣讲300多场,听众达10多万人次。他义务撰写了《时代火花》、《校园歌吟》、《我是夏邑人》等多部宣传读物,自费印刷约15000多册,价值4万余元,全部赠送给学校、机关、敬老院。普法协会每年化解城乡各类纠纷500多起,成为全县保稳定、促发展、倡和谐、惠民生的一支积极力量,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20081112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上刊登了夏邑普法协会的事迹。2011216日《河南日报》大篇幅报导了夏邑普法会经验,《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多家报刊多次宣传他们的工作成绩。

    4、潘明明、郇小青夫妇,夏邑县韩道口镇潘马楼村村民。20149月12,是潘明明、郇小青夫妻在南京市摆摊卖早点的第一天,在收拾摊位时发现一个被人遗忘的白色塑料袋,内装有8万多元现金和一张银行卡,夫妻二人吃惊之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警。经过几多波折,钱卡终于物归原主,当失主拿出1100元钱作为感谢时,二人坚决不要,“我要是图钱的话,就不把钱交给他们了”。他们夫妻俩拾金不昧的事迹感动苏豫大地,不但为商丘人民争了光,为商丘好人品牌添了彩,更树立了“90后”群体的良好社会形象。

    5、刁先伦,男, 73岁,夏邑县济阳镇刁楼村村民。他恪守“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几十年如一日,侍奉父母体贴入微,父亲活到90多岁,无疾而终,敬老孝老享誉乡里。在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他把家中最好的饭菜首先端给老人吃,把最好的衣物优先保障老人穿。他常年守护在双亲身旁,精心侍奉,为父母整理房间、洗头洗脚,照顾老人饮食起居,变着花样给老人改善伙食,想方设法让老人高兴。老人喜欢听戏,他就买来影碟机、戏曲光碟给老人解闷,每逢周边村镇集会唱戏,他就带着老人去看戏。刁先伦孝老敬老的事迹被乡里百姓争相传颂,为乡亲们做出了好榜样。

    6随庆敏,男,58夏邑县歧河乡随沟涯村支部书记。他是一位复原军人,2011年,他成立了河南康立肥业有限公司,与商丘市农业局、郑州农科院等建立了良种购销供应关系,不仅安排了闲置人员100余名就业,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庆敏成了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20146月,随庆敏任歧河乡随沟涯村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把乡里照顾自己家的两个军烈属最低生活保障指标让给了村里最困难的群众,并拿出自己一年的伤残军人补助金一万六千元,为村里安上路灯。看到近两千口人的大村竟然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决定自己拿钱给村里修路。从2014810日至到925日,修好了两条贯穿随沟涯村东西南北近4公里的主干道,共投资100万元。村民们激动地说,老随这人干实事,我们几辈子也没走过这样的好路,我们拥护这样的好支书。

    7徐德好,男,49岁,夏邑县歧河乡后随楼村支部书记。从2000年开始,在外做生意稍有起色的徐德好,每年回家都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礼品,十几年接受过徐德好救助的人有多少,他自己也数不清。2012年他投资成立华丰棉业,成为夏邑县知名企业家。20144月,走上后随楼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他自己拿出200万资金,专门为本村的老人建老年房,为村里修了6.6公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看到村里的小学教室成了危房,他争取到建校资金110万元,重建学校。徐德好认为,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把钱投在学校,就是在投资后随楼的明天。他自掏腰包,给本村小学教师发慰问金,买新电动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徐德好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要好好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8、陈中锋,男,48岁,夏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作为夏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他恪守行医准则,坚决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待患如亲,急其所急,帮其所需。在突发公共事件如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流等救治中冲锋在前,做出了突出贡献。日常工作中,他严格要求本科室的工作人员,注意培养新人,定期为他们授专业知识,使其业务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逐步提高。他积极参与对乡级卫生院的帮扶工作,两年中积极带教基层医院进修人员,帮助其开展业务,获基层卫生院好评。他先后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3篇,参与编著学术专著3部,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

  9、周丽敏,女,49岁,夏邑县业庙一中教师。十几年来,她一直精心服侍年迈体弱、瘫痪在床的婆婆和老年痴呆症的公公。她每天早晨四点半准时起床,端屎倒尿,买菜做饭,喂食喂药,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坚持为老人洗衣、梳头、讲解新闻等,将他们安顿得舒舒服服。今年三月份公公去世后,她更是精心照顾婆婆,一日三餐尽量让她吃得满意,吃得健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的真谛。老人逢人便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丽敏比亲闺女还亲。”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的说:“赡养老人是我们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虞城县(6名)

  1、黄秀真,女,76岁,虞城县田庙乡石庄村村民。2014428日下午3时,正在本村养牛场苗圃里干活的黄秀真老人,看见一个小孩掉进了4米深的牛粪沉淀池里,她来不及多想,弯下身子顺着池子壁就滑了下去,想伸手去抓小孩。 但令黄秀真没想到的是,她一下池子就不当家了,又臭又脏的水一下没到了她的下巴,脚也没有踩到底,此时落水的孩子已漂到了池子中间位置,她只好一点一点靠近孩子,奋力抓住了孩子的衣服,用双手把孩子托上岸,在赶来的村民帮忙下爬出了池子。危急时刻,她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老人最朴素的人性之美和人间大爱。她被推荐为2014年6月份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被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2、丁林,男,32岁,虞城县公安局干警。他20067月考录到虞城县公安局以来,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情,立足本职,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诚地履行了人民警察神圣的职责。在工作中,他忠于职守、扎实工作,实现了一名年轻警察的快速成长。作为一名网络警察,在所从事的网络案件侦查工作中,他刻苦钻研,参与侦破了数百起网络案件,在打击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贩枪、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网络追逃等专项行动中,为虞城县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先进个人等荣誉。

  3、杨献恩,男,41岁,虞城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身为党校教育工作者,他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高招、中招期间,他积极参加京九晚报组织的“爱心送考活动”,义务接送考生20人次,受到考生家长的好评。他先后发表国家、省、市级理论文章共计20余篇,参与调研、撰写并结项科研课题10余项。年均外出专题讲座20余场次,受训人员近万人次。多次被评为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优秀理论宣传员。

  4、郭卫兵,男,40岁,虞城县审计局办公室主任。他衷爱审计工作,十分注重审计理论研究,先后在各级刊物和媒体发表审计相关稿件1200余篇,撰写的多篇审计科研理论文章先后在全省、全市审计科研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中原经济区战略背景下审计功能和定位拓展研究》一文在2013年全省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他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大力倡树文明新风,走进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传递温暖,走上街头捡拾垃圾关爱大自然。

  5、蔡威,男,34岁,虞城县人民法院法官。五年前,他的母亲患病毒性脑炎留下后遗症,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病情经常复发。他的弟弟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休假才能回家,作为长子的他深知自己的的责任,自此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模式。他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打倒,他和妻子各自分工,妻子每天去商丘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他每天处理完繁忙的工作后,下班回到母亲家中住在母亲身边,随时照顾老人家,毫无怨言地担负起为老母亲做饭、洗衣服、梳头以及端屎倒尿等日常家务活。蔡威认为,母亲辛辛苦苦养育了我,在我心中,她是我们子女的靠山、主心骨,现在她生病了,不能动了,儿女们就应该照顾她,能让老太太健康、快乐地活着,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6、高美丽,女,31岁,商丘市汇丰棉业有限公司的业务培训主管。她认真践行河南人的“三平”精神,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她独创的接线手法,不但速度快,而且使“空锭”率降低到零,公司推广后,使产量由原来的每月200吨提升至280吨,仅此一项每月就为公司提高收益近20万元。她发明的虑尘沉淀法,把排除的皮棉杂质全部过滤沉淀在水中,减少了污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解决细纱断头较多的问题,以高美丽为骨干的攻关小组通过凸轮反装,解决了许多专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取得良好效益。高美丽先后多次被公司授予“岗位能手”、“企业标兵”“优秀车间主任”,被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被县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节奖章”,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商丘市委授予“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商丘市道德模范”。在庆祝建国60周年时,她作为一名普通职工,登上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12被推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八次代表大会。2013年被评为中国好人榜“身边好人”。

  六、宁陵县(11名)

  1、张伟,男,42岁,宁陵县黄岗镇魏营小学教师,人称“弯腰哥”。2001年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由于病因不明,经过三年治疗,疗效不太明显。张伟满腔热情地扑到教书育人工作上,从不把自己的疾病放在心里。在治疗期间,他还利用假期空闲时间给学生们上课,从没有耽误学生们一节课。随着他病情的逐渐加重,脊柱慢慢弯曲,从150度到120度,现在腰部弯曲将近90度了,体重从60公斤下降到40公斤,随之而来的关节疼痛也不时袭来,行动起来极为困难。学校领导看到他这种情况,让他回家休养,但他执意不肯,坚决要求留校任课。为了来往方便,他就在学校附近租赁了一间房子居住。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被评为商丘市道德模范。

  2、窦修丽,女,42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临产室护士长。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但她用饱满的热情、悉心的护理为患者排忧解难,送去真诚和爱心。在20多年的护理工作中,她为病人端过屎、倒过尿、喂过饭、洗过碗,修剪过指(趾)甲,担任护士长后,还带动身边的护士去乐于为病人做好事。在临产室病房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把病人当亲人,把“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竭尽所能为病人排忧解难,让病人感到满意。201212月,她的骨髓和一名白血病患儿匹配成功,她毫不犹豫地捐献了骨髓,成功挽救了患儿生命。她多次被宁陵县卫生局表彰为“优秀护士”、“十佳工作者”。

  3顾丽英,女、34岁,宁陵县孔集乡八卜村村民。丈夫8年前遭遇车祸,一下成了植物人,她不离不弃精心照料,每天坚持给丈夫按摩全身,默默地伺候着他吃饭,用心和他交流。浓浓的爱就是世上最好的灵丹妙药,2007年春节,丈夫竟然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能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她交流了,再后来竟然恢复了常人的意识,并像孩子一样开始牙牙学语。为了能让丈夫站起来,她为丈夫制定了一整套的康复训练计划,先让他锻炼坐,再让他离开床铺学走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丈夫已能自己一个人骑三轮车了。为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她到建筑工地上干最苦最累的活,她用柔弱的肩膀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让四乡八村的乡邻感动和钦佩。2014年被推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4王香浦,女,18岁,宁陵县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2002年,王香浦的父亲王传杰患病后,她的母亲迫于生活压力,抛弃了5岁的王香浦和2岁的弟弟王树芋远走他乡。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小香浦便开始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学做饭,学洗衣,学干地里的农活,不但要照顾父亲的起居,还要照看小自己三岁的弟弟。在学校,王香浦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学习刻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困境中的家。她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了人间的冷暖,学会了友善、勇敢和坚强。她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5乔家磊,男,29岁,宁陵县乔楼乡齐王庄村支部书记助理。2014329日,乔家磊同志在省道s325王庄水闸西300米处路过时,看到水库中有两个人在水中挣扎,乔家磊立即跳下电动车,飞奔前去救人。面对冰冷的河水,虽然他不会游泳,但在这危急关头,乔家磊同志置生死于度外,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两次入水救人。人被拖上岸后,他又给73岁的被救老人做人工呼吸,使两人成功获救,而他却在救人后毫无声息地离开了。生活中他还多次给困难群众捐款,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记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社会的大爱情操。

  6、丁二兰,女,61岁,宁陵县公用事业发展管理中心环卫工人。她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从事环卫工作28年来,她坚持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她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敬业精神,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执着追求的环卫事业。她用真情实意、言传身教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家园,用辛勤的汗水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赞歌。

  7白智超,男,48岁,宁陵县程楼乡沟厢村村民。七年前,在村头大桥下发现一位流浪老人,好心的白智超一家把老人收留下来,让他住在了家里。从此,这位智障老人在白家一住便是七年。七年间,白家人对这位老人悉心照顾,并先后到过河北石家庄、山东曹县、安徽亳州为他寻找家人,尽管努力一次次落空,但他却从没放弃。直到2013年春节,从老人嘴里说出了“后牛村”和“郭素芳”几个字。他通过互联网查询地址后,马上开始外出为老人寻亲。当天他先驱车近200公里来到安徽涡阳,第二天又把电话打到了河北石家庄110指挥中心,恳请石家庄警方帮助寻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河北省栾城县后牛村找到他的亲人。7年为“老郭”苦苦寻找亲人,终于有了满意的结果,白智超喜出望外。2013年被评为商丘市道德模范。

  8、郑文梅,女, 44岁,宁陵县华堡镇赵石庄村村民。她中年丧偶,留下12女三个孩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时年39岁、家住宁陵县华堡镇赵石庄村的葛景军。葛的前妻刘秀芝也是因患病去世,留下11女两个孩子和当时已80多岁的父母双亲,经济条件相当困难。郑文梅几番了解后,感到葛景军为人忠厚,“家庭有子女、年迈的父母和生活困难,我都不在乎,人只要有志气,脾气合得来,就能共同渡过生活难关”。他们两人于2004年农历九月十九举行简单的婚礼,建立起新的家庭。婚后,郑文梅不分前后心不偏,对待非亲生子女延续亲娘的爱心,她让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女儿葛晓冉辍学打工,来供养葛景军的女儿葛晓洁继续上学。她不分亲疏心眼实,对待长辈延续儿媳的孝心,无论是现在的公婆,还是前夫的公婆,以及丈夫葛景军前妻的父母,她都尽心孝顺,再苦再累,也要让亲人们安度晚年。2014年被推荐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9、程兴友,男,82岁,宁陵县石桥镇周楼村村民。10年前,他和老伴儿欧桂云顶住子女压力,收养了因为先天性脊柱裂引发腰部肿包被遗弃的女孩程奉献,并靠捡破烂全力供她上学,给她看病。因积劳成疾,20096月,老伴儿欧桂云住进了医院,一个月后,她带着对小奉献的无限眷恋去世了。临终前,她紧紧拉着老程的手说:“我走以后,不管日子多难,你都要照顾好小妮。”“你放心吧,我只要不死就养活她,供她上学,给她治病。”想起当时的情景,老程不禁老泪纵横。如今,老人已是79岁高龄了,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虽说只能靠捡破烂养活小奉献,但老程从没后悔过。老程说,我觉得我做得不错,这是积德行善的事,再难,也要把孩子养大。

  10、张诗玉,男,46岁,宁陵县民政局纪检书记。他工作踏实,勇于创新,组织成立了“宁陵县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坚持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帮助五保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床铺、晾晒被褥、清洗餐具,帮老人洗头、理发、洗衣洗床单,陪老人聊天、拉家常。他还带领队员走上街头打扫路面、清理垃圾箱、清除“小广告”,协助环卫工人护理绿化树、修剪绿化带,和城管人员一道整治马路市场和店外经营。他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深入乡村对全县的孤儿进行走访慰问,摸清了孤儿底数,掌握了每位孤儿的生活、学习状况。并不厌其烦地到有关部门反映,呼吁民政、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落实好孤儿救助政策,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他所负责的基层政权工作曾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所负责的老龄工作先后被全国老龄办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敬老助老先进集体”。其个人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市敬老模范”。

  11、杨淑梅,女,41岁,宁陵县供电局调度中心副主任。杨淑梅在电网调度岗位上坚守了整整20年,累计下达各类调度指令5万余次,无一差错,正确指挥处理各类异常事故近千次,与同事们创造了宁陵电网连续安全生产4500多天的佳绩,为捍卫电网安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她成立“杨淑梅”工作室,积极带领调度运行人员努力学习新知识,全面提高班组成员素质,组织开展了“特色培训”活动,采用“轮流当老师、轮换做学生”的双向互动培训方式,签订师徒合同,达到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目的,使班组员工业务技能快速提升,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调度员队伍,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电力工人的本色。她先后被授予“三八红旗手”、“金牌调度员”荣誉称号, 2011年9月28省电力公司领导和商丘市供电公司领导为“杨淑梅”工作室揭牌。

  七、睢县(8名)

  1、邢明祥,男,32岁,睢县中医院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他一直秉承着“选择医学就是选择奉献”的理念,为广大人民的健康生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十分注重社会公益事业,2009年10月参加了造血干细胞的血样采集,并于2011年12月与苏州血液病患者高配检测并完成配型,成功将198ml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了患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这个家庭。他也成为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6人,河南省第254位捐献者。20122月,荣获国家、河南省、商丘市红十字会及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表彰。20146月,荣获河南省志愿者“文明之星”先进个人。

  2、薛海先,男,46岁,睢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输配电工作部副主任。调任输配电工作部以来,为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他坚持带领配电班的同志开展“零点行动”,争取在负荷最低点的后半夜停电消缺,既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也给人民群众的用电带来了方便,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使远程抄表系统早日上线运行,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按照电压等级分区域先后跑遍了全县4座110kv变电站,1135kv变电站,7110kv线路,2943台配电变压器,确保系统在201411月顺利上线运行,为公司营销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效益。为确保节庆期间用电安全,任副主任以来他就从没有在家过一个年三十,每年都是薛海先值班,让其他同志回家和家人团聚,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大哥”。

  3、丁大田,男,48岁,睢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干警。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奋战在交通管理工作第一线,用汗水和智慧有力确保了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在执勤过程中,他经常会碰到诸如迷路的幼童、醉汉、风雪中的病人、生气出走的妇女等,每次他都会伸出友爱之手,拉上一把,能送回家的尽量送回家,真的无家可归的想尽一切办法为其安置住处等。“我本大田一禾苗,任凭风霜雨雪飘,扎根沃土孕果实,勤奋献礼秋富饶。”这是他的一首自白诗,也是他工作以来的真实写照。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其敬业爱民事迹先后被睢县电视台、河南法制网、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东方今报等媒体报道。

  4、刘洪军,男,41岁,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政委。几年来,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在刘洪军的带领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救援洗礼和历练,目前救援队伍由刚成立时的20多人壮大到现在的50人,救援区域由原来的睢县城湖及附近水面逐渐扩大辐射到睢县全境以及周边的民权、兰考、杞县、太康、柘城、宁陵等县;他坚守着“不收救援对象一分钱、不喝救援对象一杯水、不吃救援对象一口饭、不吸救援对象一支烟”义务救援原则,6年来,他带领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援95次,成功救援落水人员53人,打捞溺亡人员42人。在义务救援的同时,他还把水面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救援活动范畴,在全县中小学宣传水上安全知识200多场,发放水上救生知识宣传单16万多份,力求防患于未然。

  5、魏士凌,男,31岁,睢县中医院医生。20143月25上午10点钟左右,他正在垂钓园垂钓,听到有小孩落水的呼救声后连忙放下手中的钓鱼竿,飞快的朝小孩落水的方向跑去,在这生命攸关的紧急关头,他顾不上多想,快步冲向前,奋不顾身地跳入冰凉的水中,将落水儿童救上岸。被救上岸的落水儿童已面色苍白,毫无神色,奄奄一息,魏士凌顾不上换去湿漉漉的衣服,连忙给落水的儿童实施胸外按压,经过十几分钟的奋力抢救,落水儿童终于恢复神志,转危为安。心存万分感激的孩子父母,连夜赶制锦旗送到睢县中医院病理科,然后掏出一沓带有体温的钞票塞到魏士凌的手中,魏士凌婉言拒绝,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救人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6、王清林,男,41岁,睢县义工联盟理事会会长。出身贫寒的王清林工作之初,就怀揣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梦想投入到无私的奉献中,用自己的微薄工资长期求助农村上不起学的孩子,并联系身边的同事、朋友组成帮扶小组,帮助贫困孩子筹集学杂费和生活补贴。但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微弱,在王清林的极力倡导下,睢县第一个志愿者的精神家园——睢县义工联盟成立了。义工联盟成立两年以他,他带领义工组织克服了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帮扶资金的种种困难,先后组织了慰问帮扶、义务救助、文明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坚守着他的志愿梦想。短短两年,义工团队已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成为三四百人的大团队,20148月,睢县义工联盟被团县委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睢县义工联盟中队,被定为商丘公益网睢县工作站理事单位。在王清林的带领下,睢县义工联盟以“做快乐义工、享快乐生活”为目标,为创建和谐美丽睢县贡献力量。

  7、田立功,男,47岁,睢县人民医院医生。工作30年来,他始终以人民的健康为己任,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无私的奉献给了患者和他所钟爱的医疗事业!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奉献的品格、精湛的医术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成为深受病人爱戴的好医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是田立功一贯的工作作风,外科重危病人多、急诊病人多、意外应急事件多,每当遇到垂危病人抢救或突发事件时,无论是严冬还是酷夏、白天还是黑夜、上班还是休息,他总能随叫随到,由于在病房的时间较长,被病人谐称为“常驻病房理事”。在众多荣誉面前,他保持着惯有的谦虚和严谨,恪守医德,执着进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追求、默默无私奉献着,践行着他当年的医学誓言!

  8、陈迎春,女,41岁,睢县实验小学教师。她忠诚于教育事业,痴心教坛,爱岗敬业。执教以来,终日辛勤耕耘在教坛上,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她平时很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作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为美化校园环境,她每天早到校,晚回家,亲自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每天带头拖地,捡教室地面上的纸屑,擦洗墙壁上的墨迹。为照顾好学困生和差生,她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她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创设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激发了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八、柘城县(12名)

  1李海林,男,49岁,柘城县老王集乡余心白村村民。2012614日,李海林在商丘火车站买了当天晚上去太原的火车票后,因还有将近10个小时的候车时间,就去了市人民公园游玩散心。当他走到公园里的一座桥附近时,发现桥上站了很多人,听到有人大喊“救命”、“谁会游泳”,李海林飞速跑到桥上,发现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在水中时沉时浮,情况十分危急。李海林来不及摘掉手表、掏出手机,便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向少女游去。他使出了全身力气终于将落水少女推到了浅水处,可水性不好的李海林却已经筋疲力尽,无力上岸。幸亏公园里的工作人员急忙找来一根竹竿放入水中,李海林这才抓住竹竿,被人拉上岸来。他见义勇为、奋不顾身营救落水少女的事迹被当地乡亲传为美谈,大家夸赞他是“农民的好榜样”、“当代的活雷锋”。

  2、李振基,男,79岁,柘城县慈圣镇供销社退休职工。李振基老人退而不休,自发组建“企业退休职工义务宣传队”,11年来,他坚持在县城集市、学校、礼堂为群众义务讲解党政方针、典型人物模范事迹和社会文明新风。11年来,老人撰写的讲稿和心得就有厚厚的几十本。他还经常把宣传内容制成简单易懂的图画,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顺口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7年,他被柘城县委宣传部聘为义务宣传员。他热心公益事业,义务宣传之余时刻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积极为百姓解疑释惑,成为当地群众的“心灵灯塔”。11年来,李振基和宣传队的成员走访了慈圣镇210户家庭,为他们化解了矛盾;教育帮助未成年人,使225名学生重返校园;一对一帮助困难老人,通过捐款捐物,为154名农村老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李振基的先进事迹被市、县媒体多次报道,先后获得“柘城县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柘城县优秀义务宣传员”等荣誉称号。

  

    3祁文霞,女,35岁,柘城县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办公室干部。七年来她在艰辛而繁重的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敬业奉献。在她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为艾滋病患者,艾滋病致孤人员和因难家庭按时足额发放了救助费、生活补助费和农村低保金。为村民群众新建了村卫生所、幼儿园、文化大院,实施了机井配套、安全饮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满足了村民群众的生产、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全县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她连续四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和县先进工作者。

  4、余复朝,男,42岁,柘城县远襄一中教师。自参加工作20年来,他扎根农村,坚守在三尺讲台,兼任学校业务主任的同时,仍然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学校装备多媒体设备以来,他积极主动学习多媒体运用技术,主动承担起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和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工作,义务兼职负责学校的“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和“河南省中招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从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

  5、朱连芝,女,36岁,柘城县洪恩乡李楼村村民。结婚10多年来,她始终遵循着尊老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刚结婚不久,她的婆奶奶长年生病,卧床不起,作为刚过门的孙媳妇,她主动承担起照料老人的重担,擦屎端尿,洗衣喂饭,无所不做,直至婆奶奶去世。婆奶奶去世后,她的婆婆因病导致半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都是她亲手喂,有时还得用嘴喂,还要坚持按时为婆母洗头、洗脚、晒被子,经常抽空陪她说话,晒晒太阳,确保婆母快乐地生活。她成为群众眼里尊老孝老的好榜样,亲邻爱邻的好典型。

  6司林兴,男,62岁,柘城县邵园乡司楼初中教师。退休十多年来,他先后悉心照料父亲、岳母和母亲,特别是近七年来他守护在母亲的床榻前无微不至地照料,受到亲戚的拥护、邻里的称赞和群众的好评。7年前,76岁的母亲患上脑硬塞和脑萎缩症,经县人民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脑功能急剧减退,神经紊乱,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他按时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细心观察母亲身体和生活的点滴变化,准确掌握母亲的生活和生理规律。七年来,他从来不怕脏怕累,就这样一直重复着。他不仅对母亲孝顺,对其他人也一样有情有义,他的岳父死得早,岳母就跟着他生活,他为岳母养老送终,被村民广为称赞。

  7、王贯三,男,75岁,柘城县第一实验小学交通安全员。柘城县实验小学座落在中原大街闹市区,人口集中,过往车辆特别多,接送学生的家长较多,车辆停放不合理,接学生的心情比较急,每到放学时,交通堵塞严重。王贯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担任交通安全员,指挥交通,护送学生放学,为小学生安全回家保驾护航。他上岗后,每天放学时整条大街上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就这样他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他不怕苦、不怕难、不怕风吹雨打,坚守着这个岗位。夏日,烈日当头,汗水渗透了衣服,冬日,寒风凛冽,胡子上挂着冰凌。15年来,袖标、哨子、小红旗换了一次又一次,孩子们走了一茬又一茬,接送的家长来了一拨又一拨,不变的是他的坚守,他成为这里的“标志”,书写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家都称赞他是小学生安全的“保护神”。

  8、潘凤莲,女,52岁,柘城县牛城乡杨庄村村民。母亲生病住院时,她在医院里捡到一个挎包,内有14000多元现金,还有几副金银首饰和两张身份证。她第一时间把包转交到医护站,考虑到失主一定很担心着急,她就和护士商量,看看包里有没有手机等可以找到失主的k8凯发的联系方式,可惜没有找到。后来,失主慌慌张张地找了过来,经确认,挎包确实是来人所丢。失主从新疆回乡探亲,在路过新城卫生院时不慎遗落了挎包。失主找到包之后发现包里一样东西都没少,握着潘凤莲和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病区家属也纷纷表示,要向潘凤莲学习,学习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

  9、田凯,男,51岁,柘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他具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从医30多年,用一颗仁爱之心和精湛的麻醉技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他心中,生命比天大,责任重如山。正是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对于每一个手术患者,无论病情轻重、手术大小、年龄长幼,他都要亲自访视,对每个手术患者的各项情况摸清吃透,了然于胸。每天,手术台前是他工作时间最长、最忙最累、倾注心血和精力最多的地方,往往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长期的劳累,使51岁的田凯换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下肢静脉曲张。201310月,他的腿部静脉曲张严重到往外流脓水,工作实在无法坚持了,他才在院领导的催促下在本院做了手术。可手术不到10天,腿上的刀口还没有拆线,他便一瘸一拐地走上了他痴心热爱的麻醉手术台。他的老父亲身患老年痴呆七八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儿子精心照料,老母亲患有肾肿瘤,病卧在床两年多,需要儿子细心侍候,妻子身患直肠息肉,在省城手术治疗20多天,更需要大夫的关爱呵护。面对父母和妻子遭受的病痛,他依然坚持把工作和病人疾苦放在了第一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奋斗在临床一线。

  10、刘军,男,42岁,柘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出身于杏林世家的他,自幼立下了悬壶济世做良医的志向。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他在平凡的外科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励志上进,不到40岁就成为了全省最年轻的主任医师。正当他的人生事业如日中天、鲜花满地的时候,他的老父亲却不幸因脑梗塞变成了“植物人”。他和兄弟姐妹们讲,作为儿女,就应该孝敬父母,就应该报答父母的生养培育之恩。父亲成了植物人,我们更要好好尽孝,让父亲同样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一下班就去照顾伺候父亲,家中的事和俩孩子他都很少过问,直至2012年,老父亲带着幸福和满足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被誉为躬行孝道的柘医典范!

  11、邱玉玲,女,43岁,柘城县看守所所长。任看守所所长后,她针对监所管理、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规范管理,理性处事,构造和谐监管”为主题的队伍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整肃了队伍,提升了监管民警形象。为做好在押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她实行人性化管理,定期回访出所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在押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和矫治,同时开通了视频会见系统和网上预约会见平台,方便家属会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监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深入开展深“挖犯罪线索、服务经济建设”活动,共挖出各类犯罪线索176条,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刑事案件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抓获网上逃犯23人,为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12李爱玲,女,36岁,柘城县皇集乡初级中学教师。参加工作15年来,她没有无故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有缺过一次教研会,没有少开一次家长会。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就是这样坚持着,努力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她凭着这份执著诠释了师生真情,自己却坚守着三尺讲台坛,甘做铺路的石。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日趋增多,留守儿童少言寡语、性格孤僻成了一个普遍问题。她发现这个问题后,甚是忧心,想尽一切办法同学生及学生家长沟通,并做好疏导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她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省优秀辅导教师。

  九、民权县(8名)

  1、王磊,男,33岁,民权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干部,他是“民权爱心家园”的发起人和负责人。2008年,他组织一些身边的爱心人士,成立了民权县民间志愿服务公益团队——民权爱心家园,使他多年的夙愿变为现实。他联合当地的医疗机构组织成立了民权爱心家园医疗服务队,对全县入住敬老院的老人进行免费巡回义诊,并为老人建立了档案。他组织爱心人士与贫困儿童采取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的形式关爱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开展作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以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如今,爱心家园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成为拥有300名志愿者的优秀团队,成长为民权县最有影响力、成员最多、组织活动最多的一支民间公益组织。6年来,他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策划组织了600余次公益活动,帮助1000多人。他所发起的爱心公益活动被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河南日报等多家网站、媒体报道。民权爱心家园先后获得“第五届商丘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民权县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等荣誉称号,王磊也荣获了商丘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2、贾玉海,男,53岁,民权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作为一名医生,贾玉海同志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技术熟练。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篇。他视病人疾苦为自己的疾苦,视病人为亲人,把自己的爱洒向卫生事业,也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植了亲民爱民的情怀。2012年以来,他组织带领医院业务骨干成立了志愿者服务义诊小分队,定期深入乡村、社区,先后开展“学雷锋大型巡回义诊”、“服务百姓健康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型义诊”等大型义诊活动,深入到全县18个乡镇,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义诊、量血压、测体温,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健康咨询等活动,共义诊群众6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20000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3、程凤、女、46岁,民权县农业局工会副主席。作为单位工会副主席,她关心职工生活,关心单亲家庭、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20125月组织广大职工为身患重病的职工捐款5000余元,为特困职工发放生活补助2100元,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给贫困地区捐款3万余元。在信访工作中,她时刻牢记“微笑服务”的宗旨,按照热心问候、精心服务、职工满意的要求,将服务、沟通、真诚、贯彻信访工作始终,注重倾听、换位思考、寻求k8凯发的解决方案,半年来,接待来访200多人次,化解矛盾30多起。她常常要求自己用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籍人心的宽容,融汇成一曲文明之歌,集聚起社会的正能量。

  4、吴协涛,男,42岁,民权县实验中学校长。他身为学校校长,忠于的教育事业,勇于改革创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出色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他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中学生阅读》、《教育时报》、《河南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河南青年报》等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篇,并多次获奖。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商丘市名师、商丘市骨干教师。

  5、付保瑞,男,37岁,民权县投资管理中心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担任文明新风的传播者,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坚持助人为乐,在为民权县程庄镇残疾少年捐款时,积极倡导、带头捐款,组织志愿者深入残疾少年家中探望。被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评为全省耕地保护先进单位及个人。

  6、刘美华,女,28岁,民权县孙六镇龙门寨村村委会主任。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刘美华把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2009年8月,她组织村民共同筹资建立了龙门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立龙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发展无公害温室蔬菜大棚32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多名,年创产值660余万元,收益2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年增加1400元。20106月又注册成立了“龙门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种植户160余户,带动发展400多名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被评为全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17月,刘美华注册成立了“民权县慷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水面养殖面积达800亩,年创效益400多万元。201112月,她又联合农民建立了龙门禽业蛋鸡养殖基地,基地养殖占地面积50亩,饲养蛋鸡50000只,全部采用自动化管理,年创利润100余万元。形成了种养结合、优势互补、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固态液态废弃物的“零排放”,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7、张传声,男,77岁,民权县城关镇居民。他是民权出了名的“免费剃头匠”,年轻时在部队服役期间,长期义务为战友们理发,练就了过硬的理发技术。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仍坚持为单位同事免费理发。退休后十多年来,张传声老人在民权县城依然随叫随到,为有服务需求和行动不便的居民、五保老人、住院病人等无偿提供上门理发服务。他一生免费理发50多年,从不收取一分钱报酬。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河南日报(农村版)》、《东方今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网易等新闻媒体转载报道,受到广大网民的热议和好评。

  8、王爽,女,29岁,民权县供电局政治部职工。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帮扶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年都和单位志愿者一起深入到乡镇街道、田间地头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和宣传画册1000余份,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倡导大家节约用电;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孤寡老人送去米、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屋子,献出一份爱心让老人们感受温暖;和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务清扫活动,用实际行动美化家园;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单位倡导的“拾元相助姐妹同心”活动,为特困女职工构筑起一道新的关爱保障,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十、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5名)

  1、张壮斗,男,53岁,商丘斯卡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致富不忘国家,积极回报社会。十几年来,一直在默默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着自己无私的爱心。从最初的每年23万元到如今每年上百万元的捐款,他把捐赠范围从商丘地区扩展到全国十多个省份、几十所学校、5000多名贫困生、几百名因疾病折磨而求生的家庭、以及多个养老院孤儿院,21年来,捐款总额数千万元。他的爱心善款走遍大江南北,他的大爱走进千家万户,让那些贫困孤儿,特困家庭的孩子们度过难关,顺利考上理想大学,圆了孩子们的大学梦。同时,他还积极的弘扬传统文化,印刷上百万册《弟子规》,免费发到各省市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以及孝文化基地等处,无私奉献给社会。

  2、周桂兰,女,62岁,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潘庄村村民。16年前,周桂兰的婆婆孙陶氏得了偏瘫卧床不起,由于家庭贫困,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侍候婆婆的担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多年来,她省吃俭用,靠捡破烂换钱给婆婆买药和食品。婆婆脾气急躁,有时候感觉不如意,婆婆就会发火,但周桂兰从没有和婆婆顶撞过。婆婆爱干净,冬天无论井水多凉,周桂兰仍会隔几天洗一次婆婆的内衣和床单。婆婆生病后,周桂兰买了一个白色的搪瓷便盆,只要她在家,婆婆的大小便全是她侍候,从未嫌过脏,如今这个用了十几年的便盆还像新的一样。周桂兰平时吃穿十分节俭,家里鸡下的蛋都留给婆婆补充营养。捡破烂换的钱给婆婆买药和好吃的。潘庄村的村民说“要不是桂兰孝顺,老人家肯定活不到现在,她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正是由于周桂兰的细心照料,婆婆才能安享晚年。

  3、王坤,男,35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州街道纪工委书记。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坤同志始终坚持“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他组建的中州军乐团,目前已成为中州街道的文化品牌。他先后在周庄、刘李等社区组织群众盘鼓队、腰鼓队。他为两个社区建起文化广场,打造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每年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盘鼓队、腰鼓队还走上街头,参加节庆活动。改任中州街道纪工委书记后,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立了示范区组织人事和劳动保障局驻区工作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他对特困家庭、重大疾病患者实行特事特办、上门服务。在推进黄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工作中,王坤同志坚持工作在一线。在超负荷的工作下,他的胆囊炎复发,经常疼痛难忍,但他强忍病痛,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在他的努力下,黄楼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开展,广大群众对拆迁安置工作十分满意。

  4、凌兵,男,24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台街道办事处平台村村民。2014年46日晚10时许,凌兵发现邻居家里失火,虽然自己是位残疾人,但在他人遇到财产和生命危险时,却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冲入火海抱出滚烫的液化气罐,又迎烈焰爬上二楼叫醒邻居,挽救了一家人性命。施救中脸部、背部多处烧伤,双手功能性障碍。事后凌兵被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治疗,经诊断双手三度烧伤,脸部二度烧伤,背部大部分深二度烧伤,双手已形成功能性障碍,脸部的皮肤很可能留下色素沉着或脱失。中国网、搜狐网、中华网、时代报告网、新华网、大河论坛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广大网友强烈反响,纷纷点赞。  

  5、袁登敏,男,61岁,商丘市宏源集团职工。201312日上午10时许,家住开发区平安街道办事处郑庄村韩金平老人,坐着老伴驾驶的电动三轮车,走在村口与310国道衔接处,因为坡高沟深,老两口不慎掉入水沟中。在危机时刻,袁登敏不顾个人危险跳入水沟中将老两口救起,把老人接上岸之后,并为老人进行了及时抢救,等老人苏醒之后,袁登敏招呼同村的群众把老人的电动车拉上了岸,之后又将老人的电动车修好,并嘱咐老两口尽快联系家人换衣服,到医院检查身体。被救老人叫韩金平,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被救让他很感动,决定重谢袁登敏,但是袁登敏却很淡然,说谁看见都会救人的,真的没啥。他的事迹先后被《京九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分享到:
文明简报
中国文明网联盟
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文明商丘 承办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