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四季度 “商丘好人”发布

9月1日下午,商丘市文明办在商丘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商丘市道德讲堂总堂)隆重召开2016年第二季度“商丘好人”发布会,向社会发布30名荣获“商丘好人”荣誉称号的先进道德典型。省文明办副主任王飞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商丘市委副书记、市文明委主任苏长青出席会议并致辞,商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夏宗长出席会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主要领导出席发布会,各县(区)文明办主任、市直部分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商丘市义工联义工代表、民营企业家代表及各界群众参加发布会。

2016年第四季度 “商丘好人”-k8凯发

20

焦景师

焦景师,男,现任梁园区谢集镇老干部支部书记、民调中心副主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谢集镇老干部支部书记以来,他结合本镇实际提出经济发展、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城镇管理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理化议案30多条。几年来经他参与化解调处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医疗事故、工伤赔偿、农村宅基地纠纷、土地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300余件,涉及金额600余万元,且90%以上均得到合理解决,为党委、政府分了忧解了难,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焦景师2006年被返聘负责关心下一代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很快使镇、村、组三级关心下一代网络得到健全完善,全镇25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和各中小学校相继成立了关工委组织。

20

黄绍华

黄绍华,男,民权县龙塘镇黄庄小学教师。今年51岁的黄绍华在十里八村的口碑很好,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去年一个深秋的傍晚,村里来了一个80多岁的外地老人,老人走路蹒跚,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说啥也不愿意回家。黄绍华听说此事后,主动找到老人,拉到家中悉心照顾,反复开导,劝说老人回家,可是老人非常倔强,说啥也不愿回家。白天,黄绍华去学校教学,他就找来父母与老人说话,开导老人。晚上,他与老人同室共寝,耐心劝说。一天,两天,三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黄绍华夫妇儿女般的真诚,火一般的热情终于融化了老人冰一般的不归心,经过三天的耐心劝导,老人愉快地踏上返乡的路,黄绍华收留无名乞讨老人的事在全村传为佳话。

20

左二朱学阁,左五朱学杰

朱学阁、朱学杰,男,宁陵县张弓镇尖庙村村民。朱学阁和朱学杰兄弟俩早年靠着一把瓦刀闯天下,现在已经成了两家公司的老总。发家致富后,这两个“泥瓦匠”不忘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捐资助学,关爱老人,多次回家乡参与各项公益事业。无论乡里乡亲谁遇到了困难,他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13年4月,听说老家要成立“双学”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成绩显著或家庭经济贫困的尖庙小学师生,兄弟俩毫不犹豫各捐款15万元,在他们兄弟俩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捐款,献出爱心,现场共筹得第一批基金39.8万元。2015年教师节,张弓镇尖庙小学“双学”教育基金会首次颁奖,辖区内当年2名考入大学的学生、11名考入高中的学生、6名模范教师和38名优秀小学生受到表彰。

20

李国贞

李国贞,男,睢阳区政协委员。他坚持为睢阳区郭村镇敬老院58名五保老人送医送药,奉献爱心。1983年,从部队复员回家的李国贞在家乡开办了个体诊所。为了回报家乡父老,他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免费为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看病治病,送医送药。凡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生病,他一律优先诊治;凡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五保老人,他坚持并及时上门服务。李国贞不但为五保老人义务看病治病,送医送药,还十分关心老人们的生活,每逢节日,李国贞必备礼品到敬老院看望。夏天给五保老人们送去解暑的白糖、茶叶;冬天为五保老人们买好取暖用煤。老人们说起李国贞,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他以爱与付出,书写了新时代退伍军人的魅力人生!

20

王春兰

王春兰,女,夏邑县曹集乡罗楼村村民。12年前,在街边摆摊的个体户王春兰从路边捡回一个女弃婴,她本已儿女双全且都已成家,但心地善良的王春兰夫妇仍然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女婴,并给她取名郭甜甜。可是,就在甜甜长到能走路时,他们伤心地发现,甜甜双腿不能下地行走。为了让孩子能够站起来走路,王春兰和丈夫带着孩子辗转商丘、郑州等地四处求医,花费数万元多方治疗仍无效果,但夫妇俩依然对她视如己出,疼爱有加,面对家人的不满,面对街坊邻居的不解,老两口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照顾好甜甜,再苦再难也要把她养下去。她用滚烫的爱心点燃人间温情,以朴实的情怀传递社会良知。扶幼济困,悉心弥合孩子的创伤,让蒙尘的心灵重见阳光。王春兰入选2016年7月份“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0

张岩

张岩,男,商丘供电公司职工。今年4月24日,张岩和几位跑友跑完马拉松之后,乘坐火车返回商丘。4月25日凌晨,火车即将到达郑州火车站时,他在车厢内被吵醒,原来有乘客的手机被盗了。张岩赶忙下车去追,看到一名列车员拉着一个40多岁的男子,他当即上前,一下子将该男子摁倒在地。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小偷也下了车,见此情景,张岩当即让乘务员帮忙摁住身材高大的男子,自己飞奔去追另外一个小偷。在快到火车站地下通道出口处时,张岩冲到了男子的身后,用胳膊顶住男子的脖子,往后发力的同时,右腿绊住男子的双腿,瞬间将其摔倒在地。火车驶离郑州火车站后,张岩才感觉左侧颧骨和左手疼痛难忍,“当时只顾着抓人,没觉得疼,遇到这样的事不能不管!”提起抓小偷一事,张岩笑着说。

20

孙元朝

孙元朝,男,郑州铁路局郑州桥工段离退休办公室驻商丘办公室职工。4月23日,孙元朝和几位同学一起到云台山旅游,见到一名年轻女子不慎落入深潭中。忌惮潭深水凉,无人敢下水去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已经年逾花甲的孙元朝从人群中挤出,纵身一跳,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进入潭水,将落水女子全力托出水面。女子得救了,由于潭壁很高,他差点没有上来,最后在岸上的人拉拽下,才勉强上岸。他全身湿透,手机也进了水,无法再使用,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脖子上相机都还没来得及摘掉。他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奋力一举,绽放出人生最高尚的光芒。虽年逾花甲毅然见义勇为,他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20

张广俊

张广俊,男,夏邑县罗庄镇张楼村人。4月10日下午,夏邑县罗庄镇张楼村北侧的一处深水坑内,有3名少年不幸溺水。当时张广俊正在离坑塘约200米的麦地里干活,他看到两名少年正挥舞双手求助,急忙飞奔到坑塘边。看到一名少年的头正在水中浮浮沉沉,他马上从树上折下一根树枝,递到了水中。这名少年拽住了树枝,张广俊将溺水少年拉上了岸。这时候,岸上的两名少年说:“爷爷,水里还有人!”张广俊一个猛子扎到深水里,摸到了另一名溺水少年的胳膊,费尽力气把他拉上了岸。岸上的少年说水里还有人,张广俊虽然早已耗尽了力气,但他还是再次跳进了水中。可是,毕竟他已是60多岁了,怎么也不能把溺水者拉上岸。这时候,其他村民已经赶到现场。大家接力把溺水者和张广俊一起拉上了岸。

20

李文军、王世宇

李文军、王世宇,男,虞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310中队民警。5月17日下午,他们在虞城县张关庙红绿灯处执勤时,突然看到一辆后箱冒着浓浓黑烟的货卡车开进路旁加油站准备加油,立刻疾步上前把司机拦住,指挥货卡车停靠在安全地带。他们又从加油站提来两桶灭火器帮助司机灭火。在附近群众的协助下,货卡车的大火很快被扑灭。随后,两名交警悄悄离开,又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时目睹了这一切的村民说:“多亏这两名交警,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人民警察永远是人民的保护神,他们是战斗在一线的民警,毫不愧对头上的警徽和人民赋予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突发事件,勇敢、果断!

20

解旭

解旭,男,柘城县国土资源局远襄国土所副所长。4月6日上午8时许,解旭上班经过容湖拱桥时,一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突然头朝下跳入湖中。“有人跳湖了!”解旭边喊边沿湖南坡冲下去,并顺手拿了个钓鱼人留在湖边的抄网,来不及脱衣服,就往湖水里冲。解旭不会游泳,他冒着进入深水的危险,尽量往学生落水的地方靠近。到抄网能伸到的位置后,解旭伸出抄网挂住学生的腿,用力往岸边拉,借着浮力,把学生翻转了过来,学生的头很快浮出了水面。在拱桥附近的柘城县二中、二高的两位教师闻声赶来,三人合力把轻生学生拽到湖边,然后又合力把轻生学生救到拱桥上。救护车来后迅速把学生拉到医院进行抢救。4月7日上午,学生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出院。

20

张传真

张传真,女,睢阳区包公庙乡后庄户村人,睢阳区司法局退休干部。张传真10年前退休后回到家乡,拿出积蓄为村里修了第一条柏油马路。后来又购买荒地种植雪松,今年雪松长成后,为支持家乡的城市建设,张传真信守当年种树时服务家乡、奉献社会的承诺,将800多棵雪松全部无偿捐出,总价值近60万元。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张传真工作期间,1987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优秀调解员”,1989年3月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1996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司法局长”。

20

丁世毅

丁世毅,男,民权县环保局干部。1987年从河南省环保学校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故土民权县,被分配到当时的县城建局环保监测站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29年来,他敢想敢干,敢作敢为。199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开河南环保工作先河;1994年,依据他的《转点源治理为集中控制——关于县级污水集中处理的调研报告》,全国第一家县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民权开工建设;1996年,民权外国语学校荣获国家第一批国家级绿色学校命名;1997年,民权率先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试点;2012年,北关镇王公庄村成为河南省首批命名的省级生态村。

20

女子清淤班

女子清淤班,现有9人。她们担负着我市市管十六条道路排水管道和8000座窨井的养护、疏挖及防护任务,累计疏挖下水道上万公里,清挖窨井十多万座次。每当天气阴暗、大雨来临之际,全班同志不管是下班时间,或是休息日,甚至深更半夜,都会自觉地向积水点奔去。工作中,她们挖出的驾驶证、身份证等证件不计其数,或是及时交还失主,或是按照证件所显示的地址、姓名免费寄去,拾金不昧在这里蔚然成风。2007年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被省妇联、省“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 2010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授予“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联巾帼岗”。2015年被市妇联授予“商丘市三八红旗集体”。

20

孙民

孙民,男,市气象局观测站站长。孙民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认真学习《地面观测规范》、《气象学》等专业书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经过努力,2006年孙民创第一个250班无错情,这也是观测站自建站以来取得此成绩第二人,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优秀质量测报员”称号。26年来他从来没有因为家庭或自己的事请过事假或病假,2011年妻子生病动手术期间,考虑到站内人员紧,工作忙,孙民没有请假,在妻子进手术室后就急忙去接班。2011年至2014年全站共获得“气象百班无错情”41个,“250班无错情”12个,达到历年最好水平,也是站内取得250班人数最多的时期。孙民2009年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

马俊杰

马俊杰,男,睢县司法局尤吉屯司法所所长。他甘当凝聚社会和谐的“因子”,先后调解纠纷500多起,未发生一件民转刑案件,为辖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尤吉屯司法所被省司法厅授予“河南省规范化司法所”称号;2014年3月,他被市司法局评为全市先进司法所所长;2014年8月,他被授予“商丘市最美政法干警”称号;2014年7月,他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2014年11月,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称号。2015年1月,他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予“河南省最美司法所长”称号。2015年12月,他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

20

石海明

石海明,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敬老院院长。担任敬老院院长十八年以来,她始终坚持以院为家,以人为本,用真心服务老人,用真情温暖老人,始终把“善待老人等于善待自己”作为她的工作宗旨,始终用一颗热心、爱心、孝心去关爱那些孤寡老人。十八年来,石海明和这些老人朝夕相处,早已成为一家人,她和老人的感情早已升华为骨肉之情,她像女儿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十八年的中秋节,她没有和家人团聚过;十八年的除夕夜,她没有陪家人吃过一次年夜饭。张阁镇敬老院连续十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敬老院”。石海明连年被评为“民政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被评为河南省“敬老之星”,荣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20

赫素玲

赫素玲,女,宁陵县孔集乡孔小楼村村民。2008年夏天,赫素玲的丈夫从工地回家后突然栽倒在地,昏迷不醒。经全力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成为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经过赫素玲8年来的精心照顾,丈夫不但恢复了意识,而且能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了,连医生都惊呼是个医学奇迹。2014年7月,赫素玲在外打工的儿子付冬林突然感到腹痛难忍,经多家医院专家会诊后确诊小伙子得的是尿毒症,短短半年时间就花费了10多万元医疗费。为了给儿子筹钱看病,赫素玲只好到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儿子是我生的,一旦钱筹够了,我就把自己的肾捐给儿子,只要能救儿子一命,我情愿拿自己的命来换!”赫素玲坚定地说。为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她艰难地撑起了一方天空。

20

朱世玲

朱世玲,女,宁陵县阳驿乡焦林坡村村民。朱世玲和丈夫崔秀河是高中同学,婚后两人十分恩爱,日子幸福美满。没有想到,厄运突然向他们袭来,2003年3月26日,崔秀河一个人在店里睡觉,等到天亮被人发现时,已经煤气中毒昏迷不醒。经过70天的治疗,虽然医生把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因脑细胞大量坏死,成了一个没有知觉和意识的植物人。从此她几乎就没有睡过囫囵觉,每天凌晨5点就准时起床做饭,安置孩子上学,然后下地耕种,晚上直到10点为丈夫擦身、按摩后才能睡觉。2008年冬天,朱世玲为丈夫按摩时,发现崔秀河竟然有了知觉和意识,这给了朱世玲莫大的信心。之后崔秀河的病情不断好转,现在眼睛会转动了,会对着家人笑了。

20

范秀琴

范秀琴,女,宁陵县城郊乡八里屯村村民。她对毫无血缘亲缘的残障儿援手施救,视如己出。范秀琴25年前在马路上捡到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婴,尽管自己和丈夫已经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面对刚刚能解决温饱并不富裕的家庭,她还是决定留下来抚养这个小生命,给她取名为胡洒洒。范秀琴含辛茹苦地将她抚养长大,为她做手术,安装义肢,凑钱送她出国留学,给了这个女孩一个完整的家,给了她和别人一样的父爱和母爱。胡洒洒说:“别人都说我不幸,是捡来的孩子,还左腿残疾。但我觉得老天太偏爱我了,让一位大义大爱的妈妈来关爱我。她就是养育我的母亲,我一生一世都对她充满感恩,也将倾尽自己所有去报答她!报答社会!”

20

朱宋德

朱宋德,男,睢阳区包公庙乡朱娄村村民。他以孝立家,与人为善,悉心照顾107岁的母亲46年。母亲朱赵氏60岁时,因高血压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是他用执着与坚持、勤劳与善良,把照顾母亲的责任担在自己身上,从最细微处入手尽心尽责侍奉母亲。他的爱人余秀英,40岁时,患脾肿大,摘脾手术后,医生说他爱人最多活不过一年,在他的悉心照顾下,老伴又活了33年,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父亲朱明成体弱多病,在他的耐心照料下活到了93岁。“老吾老,及人之老。”朱宋德主动帮村里老人拉土、盖房、浇水、收庄稼等。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五保户,积极帮他们申请政府、社会救助。在他的倡议下,全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纠正了婚丧事大操大办问题。

网站地图